甜蜜的振兴之路

记者 焦国斌

行走在巴东县官渡口镇西溪坝村,总会让人流连忘返:一片片避雨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洋溢着幸福和快乐。昔日的“空心村”摇身变为葡萄“产业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好一条甜蜜的乡村振兴之路。

 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9月7日,在巴东县官渡口镇西溪坝村葡萄基地,为保证葡萄质量,巴东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特聘人员伍海贤正忙着在田间指导贫困户进行葡萄采摘。

今年33岁的伍海贤,不仅是巴东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特聘人员,还是西溪坝村党支部书记、西溪坝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正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09年,伍海贤带着打工攒下的几万元,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路。

在经历了养殖蜜蜂和种植西红柿两次创业失败后,2011年,伍海贤萌发了种植葡萄的念头。第三次创业,伍海贤更加谨慎,为此,在种植葡萄之前,他对发展葡萄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并请求专家的指点,明确了创业思路:以自家葡萄种植为试点,辐射全村发展百亩葡萄基地,打造高标准休闲观光农业。

“就是个愣头青,不晓得又会搞成哪样。”伍海贤前两次的失败,村民们看在眼里,更深深刻在心里。顶着村民的质疑声,伍海贤开始在自家建10多亩葡萄基地。“只要一有空,伍海贤就钻进葡萄园,一年到头,他基本上都是在地里度过。”党员庹正贵回忆道。通过两年多的精心呵护,第一批葡萄开始成熟。伍海贤没有选择销售赚钱,而是免费送给别人试吃,并通过微信、网站、报纸等媒体宣传推介。

随后,伍海贤成立了西溪坝葡萄专业合作社和正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大家一起发展葡萄产业。伍海贤的付出和收获,村民们看在眼里,西溪坝葡萄的品质更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多城区居民慕名前来采摘,村民纷纷加入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闲农业旅游村”的目标,探索实施“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抓基层打基础与调结构促民生同向发力。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葡萄350亩,带动当地65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约2万元,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提升品质,用技术打造葡萄品牌

今年8月,在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年会鲜食葡萄评比大赛中,巴东西溪坝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选送的夏黑、瑞都红玉两个品种的葡萄分获金奖和银奖。这个荣誉的获得不是偶然,而是源于西溪坝葡萄拥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西溪坝村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地形,呈东西走向,太阳从早晒到晚,光照充足,而葡萄是喜光植物,加之西溪坝地处二高山,海拔800米以上,昼夜温差较大,为葡萄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因素。为提高葡萄的品质,2016年,合作社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为葡萄园量身制定种植和管理方案。

“第一步就是在葡萄架上面给葡萄苗罩上‘罩子’,这顶罩子就是‘避雨棚’。我们这边雨水多,葡萄容易得霜霉病,病虫害就相对多一点,通过避雨膜,就减少了雨水接触叶片,病虫害基本上就没有了。”伍海贤说。安装上了避雨膜,葡萄的病虫害少了,不用喷农药了,葡萄的品质和口感也得到了大大提高,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可是搭了雨棚,没有雨水的滋养,葡萄怎么吸收水分?合作社想了个办法,在葡萄架下面装上滴管,给葡萄输送水分,将有机肥输入到根部,省了每季度400元的人工费和300多吨自来水。

除了滴灌向下,葡萄还会套上袋子,这也是为了防虫、防病害,种出高品质葡萄的关键所在。通过搭建防雨棚,为葡萄套上袋子,装上滴管,从上、中、下全方位的种植葡萄,提升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截至目前,西溪坝村共发展夏黑、甬优一号、瑞都红玉、阳光玫瑰等品种。通过与省农科院对接,采用避雨棚、滴管、套袋技术,提高葡萄品质,同时严格控制葡萄每亩750到1000公斤的产量,西溪坝的葡萄产值从原来每亩1万至1.5万元增加到现在每亩2.5万至3万元。“西溪坝的葡萄口感甜、水分足,而且没有什么农药污染,有机会我会再来,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武汉游客焦荣彩这个暑假来到西溪坝体验采摘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办好葡萄节,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为了把颗粒饱满、品质优、口感好的葡萄卖到千家万户,官渡口镇政府联合恩施工商银行驻村“尖刀班”、村“两委”举办西溪坝葡萄采摘节。今年8月17日,西溪坝村迎来了第四届葡萄开园节,活动当天就卖出葡萄5000多公斤,收入达23万余元。

依托一年一度的葡萄节,贫困户谭松枝成了村里有名的脱贫示范户。“种植葡萄比种包谷强几十倍,包谷每亩地最多1000块钱,而种植葡萄,现在至少2万块钱。”谭松枝高兴地说。在合作社的指导下,谭松枝一亩二分地的葡萄不仅颗粒饱满而且香甜可口,产量也逐年增加。

2016年,借助第一届西溪坝葡萄节,谭松枝的葡萄卖了个精光。2017年,在第二届葡萄节上,谭松枝还成为年龄最大的脱贫示范户。2018年,谭松枝仅葡萄收入近两万元。“感谢村里发展葡萄产业。如果不是这个产业,我们肯定过不上现在这么幸福的日子。”谭松枝说。

葡萄节的举办,成功将西溪坝的葡萄销售了出去,镇里和驻村“尖刀班”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解决了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前,我们的葡萄园没硬化,全部是泥巴路。现在,基本上路面硬化了,游客进田里采摘葡萄,脚里基本上不粘泥巴。”贫困户伍先慈感慨万千。

一年一度的葡萄采摘节也延伸到了农家乐、住宿等产业链。目前,全村农家乐从最初的一家发展到了现在的8家。今年42岁的赵德满是西溪坝村赵师傅农家乐老板,也是全村的第一家农家乐,自从举办西溪坝葡萄节,他的收入翻了几番。“以前农家乐的收入在2万元以内,自从举办这个葡萄节之后,我们现在的收入在10万元以上。”赵德满高兴地说。

葡萄节打响了西溪坝葡萄品牌,也提升了葡萄的经济效益。以前,西溪坝的葡萄每公斤10到20元,而葡萄节之后,涨到了每公斤20到30元,收入比原来翻了一倍。“通过葡萄采摘节,大家的收入增高了,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如果我们的游客到哪家去采摘葡萄,房前屋后肯定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村党支部书记伍海贤说。

如今,村里还栽植了1200亩单枞茶、300亩猕猴桃,村里计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助力巴东脱贫攻坚。“下一步,我们首先要进一步规划好350亩葡萄园,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农家乐老板进行集中培训,打造本地特色菜品,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一些乡村旅游的配套项目,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助力乡村振兴。”伍海贤语气坚定地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