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能人】村医巧借医术变身“养鸡达人”

  记者 付瑞勇



鸡舍巡查

  “咯、咯、咯……”驱车从巴东县城出发,不到40分钟,来到一处山坳,这里四面环山、草木密布,一声声鸡鸣从树林中传出。

  这是巴东县信陵镇中元子村五组一个养鸡场,两栋长约数百米的鸡舍整齐排列,一条水泥公路蜿蜒穿过,路口树有这样一块牌子:巴东县童鑫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了2万多只土鸡“乐园”。

  清扫地面、清除杂物、检查设备……在一栋新落成的鸡舍里,一个穿着格子衬衣,一副职场人士打扮的中年人忙个不停,他就是这个合作社的董事长,名叫童以彪。

  “这一久气温高,要注意控制鸡舍温度,小心鸡子们中暑。”童以彪如同一个土鸡“健康顾问”,给养殖工人们一一叮嘱。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养鸡能手,六年前还是一个把脉问诊的乡村医生。

  30年前,童以彪在巴东县沿渡河镇石板坪村卫生室做一名村医,作为一名医生,童以彪在村子可是出了名,他竟用医人之术,还治好了乡亲们家中生病的牲畜家禽。后来,凭借踏实和肯干,在城区开了一家药房,创业之路渐渐打开。

  就在2010年春节亲友们一次聚会上,在恩施一家养鸡场做养殖技术工的弟弟童以虎发起了牢骚,满腹抱怨地说:“这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出门打工何时是个尽头。”“我最近看了下市场行情,养土鸡还不错,我们兄弟合伙办个鸡场。”话音刚落,在创业试过水的童以彪接过话茬。

  创业难,难在第一步。养鸡,得先觅得一块远离人居而偏远的场地。童以彪驱车跑了几天,把目标锁定在中元子村小地名叫石甲子沟的地方。从老家沿渡河到信陵镇一个陌生村,阻扰、质疑、嘲讽……村民心目中一直认为“闹着玩的”,没料想到动静还很大。

  “你是医生,养鸡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况且都一把年纪了,苦了累了值得吗?”外人使冷眼不说,妻子谭琼莲也玩起了“冷战”。一本正经地分析市场、讲投资效益、养殖前景,谭琼莲眼瞅拿不信邪的“犟拐拐”老公没办法,还要勉强顺从了。

  童以彪是家中说话有分量的一个兄弟,他的一笔账算得四五个兄弟姐妹也傻了眼,争嚷着要入股。不到半年,一个鸡场建成了,顺利引进8000只鸡 苗。没有技术,土鸡健康怎么保证,弟弟童以虎啃上了在养鸡场积攒的技术“老本”,还搬来了“救兵”,8000只土鸡基本上安全着陆。

  好景不长,问题来了,土鸡的食欲一度不振,精神一下子焉了许多。从医多年的童以彪曾记得在医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鸡子吞吃玻璃碴、碎石,可提高胃内膜的消化能力。灵机一动的他,立即吩咐饲料调配的工人在鸡食中掺入碎渣、沙粒。

  不到两天时间,没想到这招还中了,鸡子的胃口瞬间开了,产蛋量也窜上去了。“人畜一般,人体营养学和土鸡膳食原理有相通之处。”爱琢磨的童以彪还试图立足医学病理、营养补充标准,为土鸡们开出一份营养清单。

  营养在搭配和组合,童以彪制定了一张土鸡营养“菜单”,照单调配玉米、豆粨、小麦等豆谷物杂粮,但不放入任何添加剂。每次喂食时,加入适度清水,把饲料搅拌成小颗粒,吃得营养还健康,土鸡们的体格和体质明显转好。

  吃得好、吃得饱,还吃得精,产上乘的鸡蛋自然不在话下。“别看这里土家是鸡舍养的,可鸡蛋质量丝毫不比散养的差。”医人之术“医”土鸡,童以彪颇有成就感,妻子谭琼莲也是刮目相看。

  “超喜欢他家的鸡蛋,口感比土鸡蛋还好。”家住黄土坡社区的曾先生经常都会到童鑫养殖专业合作社选购一些鸡蛋,捎给在恩施州城工作的女儿,几乎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买一篮。而在童鑫养殖合作社鸡蛋往县城菜市场运输时,还出现了“抢鸡蛋”怪像,一些菜市场摊主看上合作社土鸡蛋,为了能抢到货,每次在半 路拦截货车抢购土鸡蛋。

  2万只土鸡,日产鸡蛋1000多斤,纯收入可达6000多元,童以彪巧借医术一下子变身“养鸡达人”。

  在鸡场里,6个贫困户成了领月薪的“上班族”,2个学徒慕名跟师学养殖技术,“把医人之术巧妙嫁接到养鸡技术上,让养殖效益来了个大逆转。”童以彪计划把杜撰的“以彪模式”传扬出去,让更多的养殖户分上这样一杯“技术羹”。



翻阅技术资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