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向东平
监控下的生态养殖
谁都知道,养猪是农村传统优势养殖项目,但你听说过将年猪寄养在农家的吗?你知道整个村民小组农户比着养猪的故事吗?监控下的生态养殖
巴东县东瀼口镇阳坡村七组就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40岁出头的李言弘在全州首创年猪寄养模式,在他的科普示范下,全组31户,除两户全家外出外,其它农户比着养猪,最少的农户年出栏生猪12头。
“七个月,最重的不超过120斤。”
7月21日中午,李言弘像往常一样,打开栏圈门,抱起成捆的红苕藤子,给生猪“过中 ”。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一头头生猪从地上爬起来,“哼哼”着向主人靠拢,“别抢,都有份儿。”李言弘习惯性地自言自语,将新鲜的青饲料抛到猪槽里。
“这一头猪最大,七个多月了,也不超过120斤。”李言弘指着其中的一头猪介绍,这就叫养笨猪,仔猪断奶后,开始用青饲料和粮食喂养,不使用配方饲料,生猪长得慢,一年只能长200斤左右,这种猪最受市场青睐。为让客户放心,猪舍安装有监控录像,客户可以随时查看。
李言弘办养猪场8年,从2014年开始探索年猪寄养。去年,他卖了40多头年猪,并为每个买年猪的家庭操办了杀猪饭,不少人现场预定了今年的年猪。今 年,李言弘喂养了11头母猪,可年产仔猪200多头,加上忙于技术指导等其它事务,仅接受了30多头年猪订单。顾客选中了生猪,打上耳标,作上记号,就算 被认购了。
为节省开支,少请帮工,李言弘喂养、防疫均亲力亲为,每天忙到深夜才能上床睡觉。70多岁的母亲心疼地说:“儿子太舍得吃苦了,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的觉。”看见儿子操劳,年迈的父母也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致富,学技术,李言弘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从一开始,他订阅多种科技报刊,购买科普书籍,潜心学习钻研,并主动与当地的畜牧兽医专家联系,一边学习, 一边实践,掌握了一整套科学的饲养方法。2010年,养猪场出栏600多头商品猪,纯收入13万元,这是他学有所成后掘到的“第一桶金”。
“不比吃不比穿,比着养猪奔小康”
“你过细看哈,上面资料比较全。”李言弘将自编的养殖技术读本送到养殖大户宋正亮手中,并叮嘱他夏天养猪需要注意的事项。
宋正亮以前在浙江一家鞋厂打工,他以承包劳务的方式,年收入10万元以上。2014年冬,他得知组上的人养猪收益都不错,而且李言弘承诺对他进行技术指导,这坚定了他回家发展的决心。
2015年是宋正亮养猪第一年,卖了50多头猪。今年已出售20多头,即将出售的有40多头,年喂养生猪将超过100头。
为了当好乡亲们的技术后盾,李言弘组建了东瀼口生态种养专业技术协会,拥有会员50多人,他不仅经常组织会员开展技术培训,还自费复印了各类养殖技术 资料和市场行情信息,只要周边村子有人办红白喜事,他总要带上资料在村民中散发。这些年来,他以协会为依托,在周边5个村开展技术培训20余次,发放各种 技术资料1000余份。
村民李国成去年出栏生猪80多头,纯赚8万多元,并修建了两层的小洋楼,室内高档家电一应俱全。今年他已出售生猪60多头,还存栏50多头,收入与去 年相比,将有大幅上升。“有什么养殖上的疑问,只要给李言弘一说,他总会不厌其烦地帮助解决。”同组养殖户陈泽建对李言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年,他每 年卖生猪都要纯赚2万多元。
阳坡村七组农户闲暇时间谈的最多的是养猪,大家暗地里攒着劲,喂猪要喂出个名堂,全组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有3户,年出栏20头以上的有20户,最少的也超过10头。养殖户们反映,如果把到组里的公路硬化了,方便客商进出,养殖业定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现在组上还有几个农户也在试着给城里人养年猪,我要把这种模式推广开来,并且做出阳坡的品牌来。”李言弘信心百倍,将带领乡亲们喂着年猪,走上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发放技术资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