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时,为生命而战——鞍场村抢险救援目击

记者 谭平 通讯员 刘峰



县政协副主席刘传谊正通过一湍急山洪

 
  7月19日,巴东县水布垭镇鞍场村遭受特大暴雨,道路交通损毁严重,近20处垮塌滑坡,几成“孤岛”。与此同时,六组村民阳远龙、刘全梅被困河中央,情况危急。
 
  险情就是命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向东坐镇指挥中心,县政协副主席刘传谊身先士卒,带领当地政府负责人和消防、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救援队,夜赴鞍场村。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救援就此在暴雨河谷中展开……
 
  “孤军”涉险徒步 镇党委书记用铁锹挖出通道
 


救援队员正在打通滑坡点

  鞍场村边远闭塞。雨天,开车至村委会,再到被困村民家,也需3小时左右。

  然而,车刚行驶没多久,便被滑坡挡住了去路,完全无法通行。必须争分夺秒!必须快速前进!镇党委书记田祚立带头跳下车,变身修路工,向滑坡体挥出了铁锹。随后,救援队员全部跟进。暴雨如注,挡不住挥舞的双手。经过1个半小时的努力,通道终于被打开。



享受了泥水浴的救援队员

  然而,前行不足100米,车队被迫又停了下来。“这个滑坡体太大了,有几百个立方,靠我们挖是挖不过去的,就是调最近的装载机来也要一个小时。”刘传谊和队员们商量决定:所有人背着救援工具,徒步前行。


镇党委书记田祚立(中)正准备抢险工具
 
  头顶不时有碎石掉落,前行的道路到处是齐膝深的泥浆,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漆黑的夜里,几点微弱的电筒灯光中,这支“孤军”执着前行,义无反顾。
 
  深夜急行军  “泥人”队伍越摔越快
 
 
救援队跋山涉水朝目的地行进

  “放心…”“还好…”每隔十分钟,救援队都要跟村里联系一次。虽然信号不好,但传来的只言片语,还是让救援队心里安定不少。

  “多一秒就多一份危险,大家加把劲儿,争取早点到。”途中,刘传谊边清理着灌满沙子的球鞋,边给其他人加油鼓劲。到最后,他索性脱掉鞋子,光脚前行。

  路越来越难走,雨也越来越大,救援队员们一路互牵着手,艰难前行。漆黑的路上,除了电筒射出的微弱灯光,雨水砸在地上的轻响,响彻山间的,便是那不断加快的脚步声,以及断断续续的呼应声和示警声。



一夜的跋涉后,救援队走进鞍场村
 
  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救援队员人人都像洗了“泥水浴”,但速度却没受到一点影响,每摔一跤,反而隐隐感觉更快了些。

  终于,步行4小时,救援队好不容易靠近了第一家亟待救援的村民。村民房子周围已被一层淤泥包围,旁边还是一处大滑坡,十分危险。“我的天,这么晚了,又这么大的雨,你们是打哪儿飞过来的啊。”得知救援队身份,70多岁的村民老陈先是诧异,随即泪水湿了眼眶。


一身泥泞的救援队向村民了解情况
 
  来不及休息,救援队员立即护送村民迅速转移到安全地方,避免人员伤亡。

村民默默跟随 救援队伍不断壮大



鞍场村受灾严重,救援队来不及休息开始抢险

  20日凌晨4点,一夜的跋涉,救援队抵达村书记阳开德家中,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问清受困村民阳远龙、刘全梅的具体位置后,救援队继续前行。这一次,他们碰到一个大难题。路上,一条大壕沟出现在救援队面前,水流十分湍急,扔下去的大石头,眨眼便被冲走。尝试着砍树搭梯,也未能成功。

  正在救援队束手无策的时候,对面突然出现了几名抬着木头的村民,直奔壕沟而来。“你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村里人,要说感谢的是我们。”在两边的合力下,终于搭建了一条简易通道。后来队员们才知道,那些木头是村民知道他们准备过来,在山上砍的,冒雨抬了将近一公里路。



救援队员帮村民转移
 
  沿途,又经过了6处大的滑坡体,5处泥石流壕沟,但这并没有难倒救援队伍,因为不断有村民加入进来,他们默默的跟随,默默的帮助,无声的语言,却扭成了一股永远不断的救援绳索,一直前进着。

  上午7点,徒步行进20多公里后,救援队终于抵达目的地。7点40分,历经13小时,村民阳远龙、刘全梅顺利脱离险境,转移到安全地带。



村民们也来帮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