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荒滩上“种”出葡萄园(图)

 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谭健魁
 


定枝

  剪枝、定枝、施肥……3月18日,春雨绵绵的天空刚刚露出笑脸,“猫”了数日的沈大全再也闲不住了,在葡萄园里来回穿梭。

  成功是折腾出来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尝试和探索。今年52岁的沈大全,偏偏就信了这句话,在巴东县溪丘湾乡平阳坝村4组的一处荒滩上,“折腾”出了不一样的天地。

  在方圆18亩的葡萄园里,一株株葡萄爬上悬在空中的钢丝上,一根根矗立的水泥桩形似士兵矩阵一样,衬托出葡萄园庞大的阵容。很难想象,在这块葡萄园下,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滩。

  土生土长在农村,自然和土地结缘,沈大全试图从土里掘一桶金。1998年,沈大全在村里挖了十几亩鱼塘,靠着聪明好学和精益管理,渔业养殖做得风生水起,但后来由于水源突然断流,鱼塘干涸毁于一旦。2004年,沈大全眼瞅有一手驾驶技术,在湖南澧县跑起了长途运输,一月还有一份不菲的收入。

  澧县葡萄是湖南的特色水果,澧县葡萄园的规模和品质令沈大全叹为观止,一次偶然机会,他结识了澧县葡萄协会的一名姓龚的农艺师。“我的家乡物产也很富饶,葡萄要是种到那边一定也不错。”可能是被沈大全的实诚和闯劲所感染,龚先生爽快答应了他做客老家的邀约。

  地形平坦、沙质土壤、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这是平阳坝小盆地的微域环境“小标签”。经过一天测量调查,龚先生惊喜发现平阳坝的自然条件就是为葡萄生长“量身定制”。

  捧着一个金饭碗,何不让它产出“金米”来?沈大全四处寻找这块宝地。河堤边的一块废置荒滩很快进入了沈大全的视野,并很快瞄定了下来,挖机平地、卡车拉土填埋、人工碎土垄行,并添加农家粪肥,不到两个月,荒滩竟变成了良田。



人工锄草

  丢掉了方向盘,重新拾起锄头,沈大全早已习惯了折腾。一个人在地里浇筑水泥桩、拉钢丝、栽葡萄树苗,几个月下来,葡萄园样子渐显出来,沈大全也变了一个样:皮肤黝黑,双手布满伤痕和茧子。

   “在我这里找不到一点化学性的物质,我要种最‘干净’的葡萄。”据沈大全介绍,葡萄园施用的肥料均来自盛元牧业和附近猪场的牛粪、猪粪,在发酵池中杀菌和发酵2个月,便可拖运至园中,深埋到葡萄根部。

  挖沟、填粪、盖土,在葡萄树行间,几个工人来回忙个不停。“每天早上来这里上班,做一天可以挣到60元,还管中午一顿生活呢。”腿部残疾的贫困户张根久每天步行半小时来到葡萄园上班,像她一样,有5个贫困户成了这里的工人。

  一年施五次农家肥,不定时人工锄草,人工摘除或烟熏害虫,成本比化学清理高出了好几倍,但沈大全偏执于这种“人工疗理”。

   “葡萄卖的是安全、放心,吃的是葡萄的文化和内涵。”虽种管了三年的葡萄园还未开园,沈大全已开始描绘设计葡萄风情园的构想图:区间道铺上碎石、种上小草,在小道上空搭上葡萄藤蔓,让水灵灵的葡萄飘扬在头顶,游客漫步小道中,恍如走进精灵的葡萄世界。

  打好生态、绿色、有机“三张牌”,沈大全已在立体上做出尝试,他选择一处葡萄行间空隙地种上了青菜,目前,青菜青油油、葡萄粗壮壮,两者相得益彰。“在不影响葡萄生长的情况下,让有限空间发挥最大的价值。”在立体、循环葡萄园上,沈大全已看准和摸清了路子。

  “这辈子跟了老沈,没有一天安过神,都在折腾中走过来的。”妻子曾维琼笑称沈大全是一个创业“老顽童”。

  如今,沈大全已在葡萄园上投资近40万,计划今年5月开园采摘。“按正常亩产1500斤,18亩就是27000斤,预计可创收40余万。”当下,沈大全瞄准了高铁新区发展新机遇,绞尽脑汁地规划打造葡萄风情采摘园,让“干净”的葡萄滋补都市人。



立体葡萄园的新尝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