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千年老街 感受时光变迁

 

巴东网络电视消息(一周播报):野三关镇农亭街是一条老巷子,有上千年的历史。市井商铺、居民院落、四合天井构成了这条巷子的旧日时光。去年,县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将这条老巷子复建成土家文化休闲商业街区。当地人常说,有老街才有野三关,有野三关就有老街。农亭街有怎样的故事?饱含着野三关人民怎样的情感?今天,我们带您走进野三关镇农亭街,感受千年老街的魅力。

在野三关集镇主街道行走,可以看见一个古香古色的楼牌,上书“千年老街”,这便是农亭街南门入口。打开时间之门,这是一条商贾云集的街市,人流不息,有“百日场”之说,现在却深藏在繁华喧嚣集镇的一个角落。

在农亭街,我们找到了90岁的吕楚钧老人,他祖籍湖北黄陂,出生在野三关,他见证了老街的兴衰繁华。

农亭街居民 吕楚钧:我的祖父来了以后,就收农村的土特产,野兽的兽皮,猪毛,生漆,桐油,我们收了以后,就请“背脚子”,我们家庭一次请几十个“背脚子”。

据吕楚钧老人回忆,他祖上到野三关后就定居在农亭街,再也没有离开过。

农亭街居民 吕楚钧:油、盐、布匹、吃的穿的,都要在野三关去买,黄陂汉川这些人,都来到这里了。

上抵四川、重庆,下达宜昌、上海,通往恩施的茶马古道从此经过,这里便成了旧时商人中转物资的驿站,山里的山货要进城,城里的盐、布和日用品要出山,往来交易需要银子,因而这条道路又称“银大路”,野三关古街由此成了“银大路”上的重要枢纽。

农亭街居民 吕楚春:银主要是钱,因为这条路生意相当发达,所以从那个以后的话,野三关的生意人特别多。

客商往来,自然需要打尖住店,在幽深古街巷子里,分布着数百家商铺,其中有一家挂着“繁昌旅店”招牌的铺子,房屋为木质结构。据老板曾繁昌介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北客商都居住在旅店,当时居住一晚只需五角钱,最贵每间收费一块五角钱。旅店还标配了澡堂、厕所、餐厅,在门前还设有一排石凳、木凳,专供驮运队临时借靠背篓。

旧时老街,多为石木建筑,所以防火就是重中之重。俯瞰古街,造形如同一个“火”字。“火”字结构设计给古街赋予了“火神”的意象,意在庇佑古街远离火魔。

农亭街居民 吕楚春“火”字街是指这条街像火字型,以前野三关也容易经常失火。野三关烧过几次,那个时候失火就没有办法,因为没有救火的人。

时光荏苒,农亭街几经火灾、几经修复,如今变换了模样。踏着青石板,穿梭在木板楼中间,不少人依旧居住在老街,人流依旧如故,当地“九佬十八匠”、民间艺人也都聚集在这里。

在老街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张菊瑛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剃头匠,从她20岁时就在这条老街做生意。当地很多居民从出生到现在,从孩童到迟暮,都在这老字号店里理发,这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也是一种长久的情感。

顾客:同一条街的,从小,一直到四五十岁,就是在这理发。

顾客:我从小学读书就在这理发,我今年38岁,一共理了32年。

说到剃头匠张菊瑛,她理发可是非常有讲究。剃头讲缘分,有的剃头匠与某人的头发无缘,理出来的发型与长相很不相配,自然,这人的生意就泡汤了。因而,每当有陌生人来理发,张菊瑛总是分外小心,努力用自己精湛的手艺让其成为回头客。

从简陋的泥土房到干净的小平楼,传统的刀片变成了现在的电动剃刀。时代在变,工具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她对客人的热情。理完发,热水冲头,接着开始掏耳朵、修面,然后拿出绝活,进行按摩。睡落枕的脖子,瘀积的腰背,三招五式,手到病除。现在张菊瑛老人将技术传给了她的儿子和儿媳,子承母业,但老规矩不曾改变。

农亭街居民 张菊瑛:理发首先要挺胸、收腹、丁字步,用刀必须是平磨陡荡紧绷皮,我们大约收了一百多个学徒,每个学徒来我们都是这样来教导他们的,一般学徒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我们百年老店的规矩。

老街可算是藏龙卧虎之地,当地民间艺人、州民间艺术大师、“撒叶儿嗬”省级传承人黄在秀就生活在农亭街。黄在秀今年已经年过六旬,但他依然热爱着他的民间文化事业。

来到黄在秀家,我们看到附近的村民正在与他攀谈,原来是村民家里有老人过世,专程来请黄在秀去唱段“撒叶儿嗬”,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土家族“撒叶儿嗬”省级传承人 黄在秀:撒叶儿嗬养育了很多的民间艺人,有许许多多的民间艺人,现在有七百多人都是靠撒叶儿嗬吃饭。

按照土家习俗,在门前的阶檐下,坐满了前来奔丧的亲友和乡邻,没有人导演,也没有人刻意安排,一切都好像很随意,奇特的土家族丧仪歌舞“撒叶儿嗬”就这样开始了。黄在秀拿起鼓槌示意前来奔丧的客人,示意大家可以上前表演了,随即敲响了牛皮大鼓。随着“咚咚咚”的鼓点节奏,黄在秀唱出了跳“撒叶儿嗬”的第一个曲目“侍师”。众人两两相邀上前,随着鼓点踏着节奏,边跳边与旁边观看的乡邻一起唱着应和,现场气氛欢快热烈。

土家族“撒叶儿嗬”省级传承人 黄在秀跳“撒叶儿嗬”,可以留住许许多多的客人,他的参与性都比较强的,孝子处在一种悲哀当中。撒叶儿嗬是怎么样呢?他是载歌载舞的跳,孝子、孝家来解忧愁,化去他们的悲伤。

撒叶儿嗬养育了很多的民间艺人。谭传龙也是农亭街的歌师父,他最擅长的是“燕儿衔泥”。经过我们的邀请,谭传龙为我们展示了这一绝活。

农亭街居民 谭传龙:在所有观众的眼中,觉得我这种还是很精彩的,但是“燕儿衔泥”的难度蛮大,这种艺术是从我们的祖辈传下来的,但是我把这种非物质文化继续传下去。

“燕儿衔泥”是一个高难度动作,一人丢一手帕下地,另一人叉开双脚站立,随着鼓点的节奏加快,慢慢弯下腰,但腿一直要绷直,最后以嘴近地衔物,双手后翘作燕儿翅膀扇动状,反复数次。持锣者配合舞伴的表演,用时急时缓、时重时轻的锣鼓声掀起舞蹈表演的高潮。

土家族“撒叶儿嗬”省级传承人 黄在秀“撒叶儿嗬”的曲牌比较多,他每一个曲牌都有每一个曲牌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他的一些肢体动作,他的肢体动作就是模仿我们土家族在那种刀耕火种的年代,那种劳动的欢乐的场景,是一种原汁原味的。

随着时间推移,农亭街饱经风霜,老街上的房屋逐渐老化,大多数成了危房。此外,老街排洪排污不畅,每当下大雨,老街就会洪水泛滥,有时候洪水还会流进老百姓家里,再加上老街电线已经老化,给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政府决定维修老街。

野三关镇村镇办主任 杜军:我们在维持老街原规模不变,维持老街具有原土家族民族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对老街进行了改造,按照土家族的民俗民居的风格来进行外观改造,同时对老街排污、排洪,管道,和强弱电进行入地埋设,共计施工青石板道路1200米。

农亭街经历和见证了野三关镇发展的整个历史。如今,千年老街已成为野三关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也让在外工作的家乡人,记住乡愁,勾起他们儿时在老街生活的记忆。

野三关镇村镇办主任 杜军:让老街的居民和外来的游客,有更多玩的、更多看的,创造一个干净、舒适,整洁的老街环境。

如今,当我们再次迈步到千年老街,无论是透过木窗花还是踏过青石板,经过风雨和岁月的洗礼,老街依然蕴含着它的古色古香。在这里,我们还能依稀看到前人们为了寻求美好生活留下的影子。吸一口清新空气,沐浴一缕温暖阳光,千年老街用她的温婉和智慧,向人们展开它的胸怀。当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想寻一处静谧,当你想感受历史的长河,寻找人类的智慧,千年老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记者:谭远志 谭艳  编辑:廖薇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