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现代愚公”宋洪春 自强不息走上致富路

 

巴东网络电视(巴东新闻):一个村里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贫困户要脱贫,“精神扶贫”也是关键。东瀼口镇绿竹筏村将扶志与扶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消除贫困户的“精神贫困”。今年61岁的宋洪春,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与自身艰苦奋斗精神相结合,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东瀼口镇绿竹筏村5组村民 宋洪春:我手里拿的这个柑橘品种叫“五月红”,我的整个面积(挂果和没挂果的)一共有25亩左右,挂果的五亩左右。今年卖的价格比较高,每斤3元、3.2元,整个的毛收入在6万元左右。

在东瀼口镇绿竹筏村,成片的柑橘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实,我们很难想象,在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东瀼口镇绿竹筏村党支部书记 税明金:本村现在有柑橘产业和核桃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其中柑橘产业是重点,现在柑橘产业有2800亩,其中已经挂果受益的有1800亩,还有一千亩是近两年老百姓新发展的。

说到发展柑橘,宋洪春算是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宋洪春一家6口人,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3年,妻子张祚桂患上了尿毒症,当年儿子在外打工受了意外伤,花费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每年还需要两万元左右的药费开支。原本生活还算不错的家庭,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所幸,国家出台了大病救助政策,缓解了宋洪春一家的燃眉之急。

东瀼口镇绿竹筏村5组村民 宋洪春:大病救助这几年我估计接近10万左右,要不是政策好,给我的低保和精准扶贫对象的话,还不是光大病救助,就说到武汉检查病,门槛费这个方面就要花我不少钱。

国家帮忙扶持,可自身也不能就这样闲着。看着家里的现状,宋洪春很着急,于是开始筹划发展柑橘。

东瀼口镇绿竹筏村5组村民 宋洪春:我算过一笔账,种粮食一年上头、365天没有空闲,还没有什么收入。我们最后种柑橘也算了一笔账,柑橘只要能卖到五角钱一斤,就比种粮食要强。

发展柑橘首要条件是有土地,绿竹筏村土地贫瘠,这样对发展柑橘来说是很大的限制。宋洪春和儿子宋文桂当起了“现代愚公”,他们开垦了20亩自家的荒地,还筹钱买了一辆运土车,想办法从对面的秭归县运土回来。

东瀼口镇绿竹筏村5组村民 宋洪春:我等到秭归,我们对面是秭归县,秭归准备马上扩路,五月红卖完就扩路,在他们扩路的时候,我就准备找车从秭归把土运回来,再用人工把土背到窝子里。

土的问题解决了,可是离开了水,柑橘就不能长大个,果面不光滑,没有卖相。为了让自家的柑橘能卖得一个好价钱,宋洪春和儿子从四千米外的地方引来水源,还投资3万多元,在田间安装了水管网,采用喷灌技术,科学种植。这样柑橘价格一下子也有了不少起色。

东瀼口镇绿竹筏村5组村民 宋洪春:就今年的价格,3元钱一斤,就有九千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宋洪春还借助女儿发展电商的机遇,将自家的柑橘卖在网上销售。宋洪春告诉我们,对于未来,他还有长远的打算。

东瀼口镇绿竹筏村5组村民 宋洪春:我的发展就是想把面积扩大,我的身体也不好也不能出去打工,所以一定要把发展趋势计划好。

在宋洪春发展柑橘产业的过程中,国家的支持是强有力的引导,每年政府都会向果农提供免费的农药、黄板纸等物品,还会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帮助解决果农们在技术上的难题。

在绿竹筏村,像宋洪春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大家正借助国家良好的政策机遇,走上新的致富路。如今,宋洪春也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的贫困户一起发家致富。

东瀼口镇绿竹筏村党支部书记 税明金:我们村里一个好的特点就是所有的精准扶贫户能够用自己的志气来产生脱贫的观点,“扶贫先扶志”,这点我觉得还是蛮好,老百姓的思想意识也还是蛮到位。

(记者:严玉玲 编辑:谭雪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