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廪君文化之乡”创建】地貌相吻合

通讯员 饶自爱



醉美十字江

 

  武落钟离山,对于今天的土家人而言,是他们心里的圣山。

  探寻武落钟离山位置的目的在于为巴文化寻根。据史料记载,武落钟离山曾名为 “难留城”。廪君出山后所经过的第一个地名为盐阳,盐阳又叫盐水,盐水有温泉,这一地标紧连水布垭。盐水西北五十余里有难留城山即武落钟离山。

  难留城山最显著的特征是:山顶,“城即山也”(山就是城墙,城墙就是山);山中,“昔武落钟离山崩”(有大面积的岩崩遗址);山脚,在可视范围内有两个洞穴。一个位于清江河岸的西面,穴有“阴阳石”;一个位于清江河岸的东北面,所处位置极险,是避难的最佳选地。

  三里城,位于水布垭镇境内的清江北岸,三里城山三面环水、三面绝壁,山上绝壁形若垒起的城墙,海拔1300米,独立而峻绝,其地貌特征与史书记载出奇地吻合。

  山上东城门口有一段长约300米用片石垒砌而成、伸向南北两端绝壁的人工古城墙,与自然城墙浑然一体,墙体无半点打磨痕迹, 因年代久远,城墙己有多处坍塌,潜伏于荒草之中,分不清哪是城墙哪是山包,仔细观察,可见城墙位置不同,高度和厚度亦不同,但岁月、历史却在这里沉淀、发酵。

  依山而筑的人工城墙恰好将三里城完整封锁,加之山体多溶洞,天赐巴人部落一个最为理想的防御自守之地,符合难留城避难滞留的先决条件。

  更摄人心魄的是三里城西城门延伸至南面绝壁的天然城墙,形成了三里城壮丽的绝世景观。天然城墙和人工城墙自然对接,刚好把三里城完整封锁,形成一个固若金汤的军事防御圈。

  西城门口下是天然港埠桃符口。清江、支梭河与磨刀河在这里三水交汇,开成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十字江。水布垭世界高坝提升水位200多米后,桃符口的十字江现已成为世间最美、最大的十字湖,三面环绕着三里城,形成一条天然的“护城河”,传说是古代巴人的天然港埠,有“一夫逍遥守隘关”“环而攻之而不胜”之险。

  在远古荒蛮的穴居时代,巴人祖先居住很有讲究,挑选宜居的洞穴需附近有水、有充足的采集野果和狩猎资源,出于安全考虑,又要选择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之地,而三里城恰恰具备了这诸多优势。三里城洞穴甚多,且都散落在三面绝壁之上,洞穴分“赤穴”“黑穴”两类。

  “赤穴”有大洞湾、老虎洞、红洞等,其岩石富含铁矿,因而呈红褐色,在众多洞穴中,以大洞湾、仙人洞最为幽深。城西天然城墙下有大洞湾,北侧800米处有千人洞,当地人称为“赤穴”和“黑穴”,西面山脚有两个榨房洞,东面山脚有阴阳二石的燕子洞等,这些都为早期巴人“穴居”生活提供了条件。传说大洞湾就是土家族始祖廪君巴务相岀生之穴,是古巴人的生命源,此洞宽四五十米,主洞纵深五六十米,高七八十米,面积约三百平方米,洞内常年干燥、避风、采光好;洞顶有一小洞,一碗口粗的水柱长流不息,清澈照人;洞内有一古石缸,是天然还是人工不得而知,相传是廪君吃水的地方。

  城下的岩石富含煤矸,因而仙人洞、燕子洞、黑洞等呈“黑穴”。离大洞湾以南约八百米就是仙人洞,洞体透黑,面积是大洞湾的1.5倍,洞内亦有一清泉顺洞边溢出。此洞也是常年干燥、避风、光照好。是樊、瞫、相、郑四姓部落居住过的洞穴。

  距三里城燕子洞不到一公里处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写的“每乱,民入室避贼”而“无可攻理”的“可容数百人”的“石室”。洞口残留着前人所书“良民避难”四个大字,洞内有暗河流出,洞壁有古人搭建栈道的痕迹,当地人称之为“难留洞”,是古代巴人为免战事祸患而躲避的洞穴。

  三里城应该是4000多年前土家族始祖廪君巴务相东下盐阳之前曾经“穴居”过的“城”。



自然城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