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扶贫术” 中南民族大学助力巴东精准脱贫



李俊杰(前排右二)等领导参观茶庵寺村光伏电站

  本网讯(记者 付瑞勇)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扶贫术”是打赢脱贫攻坚仗的核心和总中枢。7月11日至12日,州委常委、副州长李俊杰带领中南民族大学产业、旅游等领域专家学者来到巴东,专题调研巴东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活动,并组织专家学者集体研究和讨论“扶贫+产业”脱贫新路径,并提出建设性和可行性对策。

  县委副书记、县长郭玲,县委常委、野三关镇党委书记邓亚敏,县委常委向宁以及县扶贫办、农业、旅游等县直部门,茶店子镇、溪丘湾乡等乡镇和县供电公司负责人参加。

  在茶店子镇茶庵寺村光伏电站,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光板分布在山坳间,与四周烟田、房屋、青山和谐映衬。室外气温很快升至36度,光伏电表上的发电度数蹭蹭往上窜。“这个小电站只要晒晒阳光,一年就可以赚20万呢。”光伏电站工作人员介绍。“好,这是为贫困老百姓办的大好事呀。”李俊杰不免感叹。

  探索电站运营管理模式,提升电站的发电率和经济效益;加强对光伏设备的维修保养,延长设备设施使用寿命;合理利用光板下的空闲土地,创新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新方式……无限释放光伏电站的“阳光能量”,专家们现场各抒己见。



听取金果庄园“茶业+旅游”产业模式介绍

  增强脱贫动力引擎,产业才是动力源。在店子坪村七叶一枝花种植基地,调研组参观了苗圃基地、幼苗成苗板块,对种子孵化、幼苗培育、生长期和药用价值进行了全面了解,并探讨了规模化种植和技术推广方法。一波波起伏山岚、一层层茶园梯田,专家们深深为风吹垭茶叶基地独特禀赋所吸引,紧扣“茶业+旅游”这一引爆点,专家们描绘着规划茶园跑道、栈道、休闲养老、特色小吃街等战略蓝图。

  溪丘湾乡素有“茶乡”之称,茶产业基础和茶文化底蕴深厚,在金果庄园,独具风味的水果茶园、茶园栈道和茶文化长廊,令调研组耳目一新、大加赞许。专家学者认为,要整合区域茶园和品牌资源,倾力打造巴东郡茶地域品牌;建好精品茶园、建实茶叶基地,提高茶园对基地的辐射和示范效应;探索茶园亲子游、茶文化体验等活动,推动茶业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茶业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植入茶业规划系统化思维,把茶叶景观带连成线、串成面;走茶业差异化道路,打造独具地方历史和人文特色的茶产业模式。

   “这里不止有浓浓的酒香,还有浓浓的酒文化,不错!”在野三关镇三峡酒业,调研组查看了酿酒车间、陈列室、藏酒洞等区域,切身体验了老字号酒业的悠久、浓郁历史文化,并对酒业特色小镇和酒文化一条街发表了看法和意见。



详细了解七叶一枝花药材生长情况

   “扶贫+旅游”加出新动力,让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不断释放脱贫红利。在穿心岩村,鹰嘴岩、穿心洞、大佛山、四合院等已成乡村旅游的景点,昔日青山变成今日“金山”;走进瓦屋场村,蔬菜大棚遍布田野山间,村文化广场、公共厕所、便民服务中心等相继建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一幕幕可喜的图景,均得益于中南民族大学“智援”和支援。

   “倾力支持,倾情投入,倾心帮扶,中南民族大学用心、用情、用智慧在助力巴东精准扶贫。”郭玲代表巴东对中南民族大学帮扶巴东精准扶贫工作表示感谢,并就加强双向合作、做好衔接沟通、给予政策资金倾斜等方面做了表态发言。

  如何探索创新“扶贫术”,助推巴东县如期整体脱贫?李俊杰指出,要聚焦扶贫,围绕精准扶贫“十大工程”,针对性做好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和光伏扶贫等工作,让贫困老百姓真正在扶贫行动中得到实惠和利益;要体现精准,聚力打造一个精品产业,再逐渐连片成块推广发展,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升生产力和释放产业红利;抓住机遇,抢抓巴东被纳入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机遇,利用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用超前理念和扶贫举措引领小康、示范小康。



实地走访三峡酒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