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疙瘩巧变“摇钱树”

特约记者 陈祥楚 通讯员 郑建敏

  在山区农村,山上长的树疙瘩和建房后的废木料,普遍被村民当成柴火。在巴东县金果坪乡泗井水村却有这样一位能人,将它们制作成各种工艺品,使它们身价倍增,这位能人就是金果坪乡泗井水村二组的返乡创业者汤举村。

  8月22日,记者在金果坪乡泗井水村二组一栋简易的厂房里见到汤举村时,他正在向前来参观的客户介绍加工好的根雕作品。

  今年35岁的汤举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一家饰品厂打工。打工期间,他很快掌握了饰品加工及销售技巧,并在业余时间自修了机械加工和市场营销管理三门大学课程,搜集并积累了大量与木雕工艺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回到家乡,汤举村看到很多废材料、废树蔸被村民用来烧火做饭,感觉很可惜。能不能让它们发挥余热?汤举村思考着。

  在做了市场调查以后,汤举村发现工艺饰品和礼品加工是比较有前景的。于是在深思熟虑并做了充分准备之后,汤举村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将家乡这些被当成柴火的废料变成“摇钱树”。

  2015年,汤举村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家乡。在好友的建议下,他同精准扶贫户王本轩联合注册成立恩施卡诺工艺饰品礼品厂,收购村民烧火做饭的树疙瘩,开展规模化的木雕、屏风、仿古门窗及根雕工艺品制作。

  汤举村是王本轩和乡亲们眼中的能人,他懂技术、有经验而且还愿意带动乡亲们一起创业。汤举村也没有辜负乡亲们的信任,他用精湛的技术,将废料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让乡亲们多了一笔收入。

  最让村民惊奇的是他坐在家里就把东西卖出去了。原来,汤举村利用网络注册了淘宝店铺,把加工好的工艺品放在网上销售,每天都有订单。前不久,一位安徽客户通过网络预定了100盏宫灯,这一笔订单总额就达到了3万元。

  汤举村说,他办厂的意义,不仅可以带动乡亲们致富,更重要的是对家乡的红色文化、土(家)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他可以通过这些产品来推介自己的家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