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近年来,巴东县民政局以“创新民政、务实民政、现代民政、阳光民政和满意民政”等“五个民政”建设为抓手,突出社会救助、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社会事务服务等七个重点,实现党建、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和殡葬改革四个新突破,构筑起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特困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民政工作风生水起,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
“幸福家园”暖人心
近年来,巴东民政局致力践行农村福利院建设的“恩施模式”,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社会孤儿小有所学、小有所教,农村福利院就是他们的生活福园、精神乐园、幸福家园。
本世纪初,巴东抓住全省实施“福星工程”机遇,盘活乡镇站所的闲置资产,用不到3年时间,建起了12所农村福利院。基于后期投入不足、集中供养容量有限的现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管、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办院理念,整合库区移民、危房改造、福彩公益金等项目资金,财政性投入向福利院建设倾斜,县、乡两级政府纳入公开承诺的民生实事,建立党政领导联系福利院制度。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345万元,农村福利院总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拥有床位1200张,水布垭镇农村福利院升为全省三星级,野三关镇农村福利院跻身省级“敬老模范”,429名五保老人和各类孤儿实现集中供养。
自立自强的经济家园。乡镇福利院组织引导有劳动能力的院民,成立生产组、后勤组、环卫组和互助组,开展生产经营,发展院办经济。推广“粮-猪-沼-菜-厂”循环经济模式,发动院民种菜种粮种果、养猪养鸡养羊,开办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院民自治、以院补院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2013年,全县农村福利院经济总收入超过200万元,野三关镇福利院年收入在70万元以上。这样,既弥补了办院的经费不足,又满足了老人的劳动需求,更提升了院民的生活质量,可谓一举三得。
亲情荡漾的人文家园。把老人视为父母,把孤儿当作子女,福利院院委会以关爱、呵护为己任,力求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关爱亲情化。每月定期给院民洗换衣服和卧具、洗理头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发放两次衣服鞋袜和日常用品。设立院民生日榜,届时为他们举办生日宴会、派发生日礼物;院民生病住院,工作人员端茶递水、喂药喂饭;院民喜结连理,院长亲自置办酒席、主持婚礼。逢年过节,乡镇领导和福利院长一起与院民吃团年饭,为逝去的老人祭扫墓地,医院义诊、文艺演出、部队联欢争先恐后。
丰富多彩的文化家园。为了提高院民的幸福指数,各地在福利院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过程中,专门开辟图书室、娱乐室和健身广场,设立院民文化墙,经常性组织院民参加棋类比赛、益智竞赛和健身运动。定期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引导院民消除自卑心理,增强生活自信。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院民文化建设,逢年过节,县文工团演职人员走进福利院,面对面演出、手把手辅导。部分福利院组织有文艺专长的院民成立文艺表演队,编排一批本土特色的文艺节目,由院民自唱自演、自娱自乐,让院民们笑口常开。
“民政为民”促和谐
巴东县民政工作从“民政为民”的理念出发,以清晰而正确的思路,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干部队伍,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卓著的工作成效,倾力于巴东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
双拥、优抚安置、军休服务保障工作历来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巴东县民政局积极为驻军解难题、办实事。近年来,巴东县民政局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好现行优抚安置政策,按标准做好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一次性经济补助、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等资金的发放工作。扎实开展解“四难”工作,制定了《巴东县解“四难”工作实施方案》,今年6月12日至6月22日,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金果坪等8个乡镇,开展业务咨询和政策解释,满怀真情开展下访和座谈,解决困难优抚对象生活难、看病难、住房难三难613人次,投入资金231万元。今年八一期间,由县主要领导带队对全县7个驻军部队开展慰问,送去慰问金6.2万元,对全县125名困难优抚对象、军休干部、集中供养的残疾军人入户走访慰问,送上慰问金62500元,举办了两场慰问演出,为部队官兵送上节日的祝福,并在巴东电视台、长江巴东网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全县复员退伍军人中的优秀代表和典型事迹,宣传驻军部队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形成了浓厚的拥军优属氛围。
以科学的思路,创造基层民主政治管理新亮点。对全县村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进一步巩固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成果;大力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县95%以上的社区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全面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民政局多次组织开展文明祭扫活动,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引导全县社团、行业协会商会等多个社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12年以来,巴东县慈善总会与上级慈善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合作,先后开展了“微笑列车”唇腭裂慈善救助、“爱佑童心”“杏林春雨”脑瘫患儿筛查、“千名尿毒症患者集中救助”“慈善亮眼行动”及贫困白内障患者救助等项目,为巴东16名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修复手术,给30名农村参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提供免费治疗,组织符合手术条件的3名脑瘫患儿前往北京301医院进行免费治疗,给35名尿毒症患者提供了现金资助,救助白内障患者1012例。
同时,积极争取恩施州慈善总会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巴东一中成功开办了2个慈善阳光班,为100名贫困优秀学生每人每期资助1000元生活费;从福彩公益金专项资金中列支50万元,支持巴东县特校对全县聋哑、目盲、智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开展特殊教育;持续开展福彩资助孤儿大学生活动,每人每年5000元,累计受助达300人次,受助资金150万元。
此外,通过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完善地名档案,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并在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巴东境内的神农溪荣获“最生态地名”称号。
“抗灾救灾”显身手
巴东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方,给民政工作带来了压力,面对灾害,巴东县民政局主动作为,出谋划策,成为灾民心中的主心骨。
2013年12月16日13时4分52秒,巴东县东瀼口镇(北纬31.1°,东经110.4°)发生M5.1级地震,全县12个乡镇均有强烈震感,共227个村2043个村民小组58073户203256人受灾,重灾区为东瀼口、官渡口、信陵、溪丘湾、沿渡河、茶店子等6个乡镇。初步统计,因灾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50799.962万元。本次地震是建国以来湖北省最大的地震。
巴东“12·16”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省民政厅先后派出了5批工作组赴巴东查灾核灾,抗震救灾工作;州委、州政府启动了三级响应,巴东紧急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县民政局主动作为,筹集资金340万元,分期下拨到重灾乡镇;紧急组织调运88顶救灾帐篷、3725床棉被、2400件棉衣、100件大衣、500个家庭应急包、价值25万元的药品送往灾区。全力加快房屋鉴定,尽快启动恢复重建,最大限度降低了损失。
今年以来,巴东县先后发生1次风雹、1次地震、9次暴雨洪涝共11次较大自然灾害,共造成13.8473万人受灾,县民政部门紧急转移安置627人;因灾倒塌房屋59户140间,严重损房190户690间,一般损房249户585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248.45万元。每次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按照及时上报的灾情情况、准确核定灾害损失、督促村级灾情公示、迅速启动重建工作、落实救助政策措施的要求开展报灾、核灾、救灾工作,已发放应急救助资金12.2万元,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24万元,实现了“应救尽救”的工作目标。该局先后2次组织工作专班,在沿渡河镇、溪丘湾乡、官渡口镇、信陵镇、绿葱坡镇检查督促恢复重建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该局于4月21日修订印发了《巴东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巴政发〔2017〕9号);同时,为高效贯彻落实《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通知》(巴政办函〔2017〕55号)文件,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值班总编:邓毅 责任编辑:黄华 校对:邓兴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