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观点,贫困表面上体现为低收入,实质上是基本能力、权利或机会弱化,多元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状态。在他看来,缺乏获得某种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多维度“可行能力”才是贫困的核心。
基于“可行能力”多维视角的脱贫路径有助于从根本上使贫困人口实现持久有效脱贫,巴东作为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恩施州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实践出“易迁+”的“多维路径”。
河水潺潺,清澈见底。河岸两边,野花遍布的杨桥河谷间,一排排两层楼的小洋房在通村公路两旁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昔日穷得叮当响的绿葱坡镇北界村,如今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野花谷”。
谈到“野花谷”的“前世今生”,38岁的村支部书记王祖华感慨万千,“北界村有‘两条河、两面坡、三道崖’,山大人稀,土地零散,全村617人中,贫困户就有139户405人。”
通过牵线搭桥,无锡商人投入资金,与村委会合作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把易迁安置点打造成有山、有水、有风景的康养驿站。
王祖华大胆尝试,在杨桥河两岸,建起80栋25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按每人25平方米给予补贴,超出政策面积部分由公司垫资修建,作为民宿接待游客。易迁户除了经营民宿,还可成为公司驾驶观光车、卫生保洁、电力管护等方面的员工,让家家有产业,人人有活干。
今年54岁的杨连三就是首批易迁后“拿工资”的人,他不仅在工地做钢筋工挣了3万余元,还利用闲暇时间给工地拖货收入近两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宜居宜业、休闲度假”功能定位,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产业,深挖山水资源,大胆尝试“易迁+旅游”。目前,易迁户陆续入住,沿山谷打造的民宿景观带基本形成,大型自驾游停车场即将完工,“野花谷”开谷吉日初步敲定。“野花谷”正在走出深闺,完成一个从空壳村到脱贫村的美丽蜕变。
易迁+餐饮 易迁搭台美食唱戏
预备油炸土豆的食材,给汤锅加水,把面条、土豆粉、水饺一字码开,招呼着慕名前来品尝特色小吃的客人......中午,野三关镇石桥坪集中安置点特色小吃街摊主代堂翠正在忙碌。
和代堂翠一样,27户易迁户集中搬迁到石桥坪集中安置点。解决了住房,还得产业配套。镇易迁办和贫困户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帮助贫困户转行创办小吃一条街。开街前,社区干部们都没闲着,协调联系工商、食药监为贫困户免费办证,为他们提供烹饪培训;没有桌椅板凳、遮阳棚,镇易迁办就组织爱心企业免费赠送;没有客源,镇政府就专门在小吃一条街组织开街仪式、举办乡村文化演出等活动,为小吃一条街积攒人气。
石桥坪易迁点坐拥“天时地利”:交通主干线在这里形成十字互通,游客去往天生石桥、地下宫寨、邓玉麟将军故里,这里都是必经之路。“正是看准了十字路口的交通优势,我们才把安置点选在了这里。”社区支部书记邓习爱介绍。
有了“易迁+餐饮”的精准施策,在“食”字路口,易迁户们迎来了脱贫奔小康的华丽转身。
“刚开始听说要搬迁,我的心里一直不踏实!新房是好,但没得田种,不是要喝西北风嘛。”谈到当初的担忧,店主张周军直言不讳。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年8月7日开街当天,一个小时就赚了200元,这让他吃下了专做小吃生意的“定心丸”。
易迁点搭台,特色美食唱戏。小吃街火了,安置点活了,贫困户的脱贫路子宽了。
今年年初,信陵镇土店子村确定了“易迁+梨园”的发展模式,并与将军山农牧综合开发公司合作,借助“公司+基地+易迁点+贫困户”模式,租赁易迁点周边贫困户的土地,易迁户在家门口管理梨园挣工资,确保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84亩梨园3月开建,易迁房6月动工。靠梨园的山上引种30多头生态黑母猪,猪仔分发给贫困户分散养殖,公司统一管理、统一防疫,按市场价收购后利润的80%归贫困户;梨树下种植富硒豌豆、黄豆等矮秆作物,每年每亩收益约2000元,保障易迁户前期稳定收入。长短结合,“易迁+梨园”的产业链延伸,多渠道保证贫困户的收入稳定。
初冬时节,已是阵阵寒意。记者看到,在土店子村易迁点周边,一棵棵梨树苗错落有致地立于田间,贫困户三三两两正在给树苗覆膜保暖。21间易迁房排成一排,离梨园直线距离不到50米。放眼望去,“易迁+梨园”的雏形渐显。
据村支书张永堂介绍,信陵镇土店子村,距离209国道12公里,距县城2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通过“易迁+梨园”模式,把土店子村打造成县城的“后花园”,让城市市民春天来梨园踏春赏花,夏天来田间体验采摘乐趣,追忆乡愁,顺便吃地道的农家饭。
探索实践出“易迁+”“多维路径”后,做足精准扶贫“加法”,巴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搬出了“加速度”。2016年,全县搬迁入住3461户11422人,完成省定年度任务数的106%和103%。2017年省定我县搬迁任务为12599人,目前已启动4843户15479人的房屋建设,140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面开工,量身定做的“易迁+”产业基地正逐渐成为安置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