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大地“验”民生——巴东民政局救助对象核查小记

记者 付瑞勇

耐心询问救助对象生活状况

  “出发!到救助对象家中,看看是不是有假对象、假救助,看看真救助对象有没过上好日子。”1月11日早晨九点,冬日撒下光芒,映暖了冰雪大地,一群巴东民政人从县城驱车60公里到江北沿渡河镇,只为和救助对象来一回真情对对碰。

  一颗钉子一个眼儿,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是民政救助的“黄金法则”。“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这是十九大对民政工作制定的行动纲领,为摸排全县社会兜底保障现状,县民政部门抽选沿渡河镇为考点,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017年因灾倒损农房重建灾民、民政重点优抚对象“作答”,组织一场检测民政政策落实率和满意度的最严“期末考”。

  错戴弱势群体帽子、错站救助队列、错领救济福利,“徇私舞弊”个别现象滋扰了民政清风。作风一定要实、工作一定要细、问题一定要查、整改一定要快、建议一定要准,县民政部门紧扣“五个一定”参考答案,让救助对象信息、救助政策兑现、救助对象现状精准,不让一个蒙骗民政救助政策的“作弊者”侥幸过关。

  “老人家,您生活过得咋样呀?”在陈湾村五组,今年78岁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张永佑坐在院坝里,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刚一落脚,核查“考官”李宗金亲热地来了一阵寒暄。

  张永佑憨厚、实诚,被村里人称作“老实人”,语言表达口齿不清,“好!好!好!”从模糊的话语和微笑的表情中,李宗金读出了他满满的幸福感。

在线录取信息

  穷人过得好不好,看看厨房就知道。在张永佑的厨房,墙角火塘中一堆柴火冒着青烟,上方七、八块腊肉熏得淡黄,灶台前堆了一堆白菜萝卜。“有肉吃,生活好!”张永佑很费力地“挤”出几个字,却是掏心窝子的话。

  发放金额是不是每月475元?监护人的履职到位了没?银行账号是否准确?……看身份证、查一本通账本、访谈监护人、翻阅分散供养协议,半个小时时间,证件信息、存折流水账和农村分散供养对象核查标准完全吻合。“都是一个妈生的两兄弟,我有吃的他也饿不着,平时都是我们一家子在照料他。”监护人张永强是张永佑的亲生兄弟,平时媳妇、儿女都把张永佑当成一家人看待。

  “要保重好身体,我们一起过上好日子!”离别前,张永佑口中吞吐的“感谢”“党和国家”等片段式的字词诉说着无尽的感恩和谢意。

  从东沟走到西沟,走进一个个农村分散供养对象、2017年因灾倒损农房重建灾民、民政重点优抚对象家中,拍照、录入信息、现场确认,一场有温度的民生检验轮番上演,一张空白的核实台账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一眨眼功夫,时针指向五点,夕阳余晖为安静的小山村镶了一道金边。在县民政部门负责人李前兵带领下的第四小组走访了20位民政救助对象,搜集了3个反馈问题和10条改进民政工作建议,称这是一张满分“民生答卷”。

核对救助对象信息

  民政连民生,民生系民心,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联合推荐“三周工作法”,创新载体把民政纳入乡镇中心工作,即在每年春节前后,年中6、7月和11月初分别利用一周时间,有序开展走访看望民政救助对象、安抚受灾群众和摸底督促受灾群众有物有房过冬等民政服务,让基层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连心,缔结民政爱民的“鱼水深情”。

  一串串脚印“验”民生,这是巴东县民政部门“三周工作法”第一周的动作。7天时间,30余名县、乡民政干部分成7个小组,将穿越39个村的山山水水,和855户民政救助对象来一次接地气、聚人气的走访,让“打擦边球”的救助假对象出队销号,做好困难群众最贴心、最温心的主心骨和“亲戚”。

  “这场民政重点对象全面核查考试中,我们看似是考官,但困难群众才是真正的考官,从他们的话语打分中,我们找到了信心和动力,但也认识到了民政和民心间的差距。”县民政局负责人李前兵这样阐释。

  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要用“菩萨心肠”干好“菩萨事业”。接下来一周时间,一场全县民政“史上最严考”将在沿渡河镇村村寨寨陆续开考,60余双脚印“印”下一串串民生足迹,“考”出民政政策的公信力,也“验”出困难群众的真实心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