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陈开平 通讯员 宋发芬
故乡与远方,有时候让很多人陷入“两难”的境地,徘徊,犹疑……
今年41岁的李再军,出生在巴东县溪丘湾乡一个名叫“龙船河”的小山村。家乡散落在驰名中外的5A景区神农溪畔,名字优美动听,却与富饶无缘。
全村5个组,279户10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397人,贫困人口近一半。村民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脱贫致富犹如“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
面对小山村的生存困境,年轻的李再军不得已选择了远方。
“为了生活,我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说实话,小日子过得还行。”李再军说。
这些年,善于营销的李再军一直在湖北希之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武汉营销总部担任销售经理一职,年收入17万余元,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能人”。
每年春节回来,家里热热闹闹,村里男女老少都爱过来玩。尊老爱幼、开朗豪爽的他,深得村民喜欢。
但去年8月的一次返乡,改变了李再军的人生轨迹和方向。
近两年,为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村里发展了500亩茶叶。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多,管理无法跟上,大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站在茶园边,看到成片淹没在杂草丛中的茶苗,李再军陷入了痛苦的沉思……
“家乡是我的根,是我永远也无法割舍的情怀,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做点什么。”谈起成立乡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初衷,李再军仍有些激动。
从辞职到成立专业合作社,仅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去年10月,在村里李俊、李言兴等4个年轻人的鼎力支持下,李再军注册成立了“乡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茶叶“托管”之路。
“村民自愿入社,签订了6年托管合同。我们想用6年时间,建设管护好一片高标准生态茶园,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不用外出奔波也能过上好日子。”既是合作社理事也是村委会副主任的张泽东介绍。
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40余名,托管茶叶360余亩。
为提高幼龄茶苗成活率,合作社新建了5个水池,用于灌溉。吸收了全村的闲散劳动力,对茶园进行了精细冬管。
今年2月12日,一次性发放建池和管护工资34420元。
贫困户李言友在家门口挣了1047元,66岁的李再金挣了2935元,身体较差的五保户李建春挣了300元......38位乡亲,第一次在家门口挣了3万多元,喜不自禁。
“现在茶叶是长好了,有看头了,但不知道这些小娃子怎么想的,投入那么多工资、肥料,明显亏了。”家住4组的李林春老头十分不解。
是啊!合作社组织的茶叶春管、采摘、夏管等,要支付工资3万余元,加之肥料投入,累计投入已超10万元。
“我坚信,只要茶叶管好了,努力闯市场,最终都会受益。”李再军信心满满。
除草,一月一施肥;修剪主枝条,促进侧枝生长;培养树冠,促进尽早封园。李再军记下了茶园管理“三部曲”。
“计划新建茶园200亩,并力争建一个茶叶加工厂”。面对未来,李再军又有了新的目标。
乡情乡约,追梦路上,无怨无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