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谭敏枝:医者父母心

记者 郑宸

为患者作康复指导

   “现在恢复得很不错,您要多吃东西哦,这样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下床走动了。”5月2日早上8点,“五一”小长假刚过,巴东县中医医院骨科医生谭敏枝就到骨科住院病房内进行每天的例行查房工作,查看病人恢复情况,按照病情逐一对40多名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看到病情好转,患者感激的笑意冲淡了谭敏枝一身的疲倦。

  现年46岁的谭敏枝是巴东县中医医院骨科的“顶梁柱”,谭敏枝的曾祖父是早年巴东有名的民族医学专家。巴东位于大山深处,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谭敏枝的“家学”让他们家成为巴东的“望族”,求医问药的病人几乎踏破了谭敏枝老家的门槛,这份事业也就一直传了下来。

  学生时代,谭敏枝在父祖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之下,决定继承家学,走上学医的道路。1992年,在卫校学习的谭敏枝发现,巴东由于从事农业等体力劳动人员居多,医院接收的病人多是外伤患者,稍有伤筋动骨,得不到妥善的治疗,很有可能遗害终生。

  这样的现实,让谭敏枝深深触动,进入湖北中医学院,他毅然选择了骨伤专业,1996年学成毕业后,谭敏枝进入巴东县中医医院工作。出于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对医学的热爱,二十多年来,他从未停止过学习,先后进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北京积水潭骨科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骨伤专业知识和新型诊疗方法。技艺渐渐精熟,谭敏枝开始探索把传统民族医学融入现代化的诊疗技术,通过不断地探索学习,一步步成长为全县骨伤科学科带头人。

  然而,这个光鲜的称号,却不是短短五个字这么简单,担负着这样一份责任,谭敏枝需要完成非常繁重的工作,从接待病人看诊到登上手术台主刀,从巡查病房到管理工作档案。而这些,认真负责的谭敏枝事无巨细,都一一耐心细致完成。

  作为骨外科医生,做手术是主业,用谭敏枝的话来说,每场手术都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体修复工程,对主刀医生的专业能力、心理状态乃至体力耐力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有时候一台手术要做上7、8个小时,长久的站立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考验着医生们的心力,谭敏枝却像闲话家常一样轻松道来。

为患者答疑解惑

  临近“五一”假期,巴东县城一名百岁老人出行时不慎摔伤,髋关节受伤严重,被送到谭敏枝所在的医院后,情况不甚乐观。谭敏枝经过诊断,马上作出必须立即手术的判断。但是,患者年龄实在太大了,能否经受得起这么大型的手术,成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虑。

  看到谭敏枝专业的表现,患者家属决定打消疑虑,让老人进行手术。谭敏枝果然不负众望,经过数个小时的鏖战,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老人还需要住院护理,谭敏枝又果断放弃了假期休息时间,每日到院看望老人恢复情况。

  从医22年的谭敏枝,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层出不穷:曾经的医院,设备仪器老化落后,谭敏枝很是犯难,工作乃至手术中,有时甚至会出现断电等危险的突发情况,面对实际困难,谭敏枝采取冷静的处理方式,一面安抚患者,一面协调沟通,保障患者平安手术。

  对待患者,谭敏枝总是用十分亲和的态度去交流,既是他随和的天性使然,也是他鼓励患者乐观面对病情的医德使然。即使偶有患者不理解病理,对疗效不够满意,显得有些“无理取闹”,而直言专业术语又会加大医患关系的鸿沟,谭敏枝便用一些幽默的农村俗语打比方、做解释、化解误会,平息患者的怨气。

  过硬的专业能力,谨慎务实的工作态度,为谭敏枝赢得了2013年州级“劳动模范”称号,他撰写的论文《土家药物骨折散外敷治疗闭合性骨折的体会》分别在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论坛上发表,《神龙药酒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研究》《谭氏土家伤科本草》被县政府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虽然成绩斐然,谭敏枝也不骄不躁,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帮助患者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作为学科带头人,谭敏枝也有他的担忧,现在的巴东,从事骨伤医疗事业的新鲜血液不足,没有优质后进力量的补充,巴东的骨伤医疗事业前路不畅。在他和院方领导的努力下,多次邀请国内知名医院的专家学者来巴东传道授业,也购置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诊疗仪器,让巴东的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或许是为了继承家学,谭敏枝的儿子如今也在武汉大学学习临床医学,想到再过几年,儿子也会像他一样,站上手术台,在无影灯下同病魔作斗争,谭敏枝既担忧、又欣慰。“医生这一行确实是太累了,不过每次看到患者拆下绷带和石膏,满怀笑容地走出医院,感觉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说完,暖暖的笑容在谭敏枝的脸上蔓延开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