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情暖清江畔——水布垭镇农村福利院管理纪实

记者 付瑞勇

花园式的水布垭镇农村福利院

  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条清江河。武陵山一脉相承,八百里清江源远流长,在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下,素有“清江画廊”美誉的巴东县水布垭镇有这样一块养生养老宝地:水布垭镇农村福利院。

  一抹“夕阳红”,情暖清江水。如清江畔镶嵌的一颗明珠,水布垭镇农村福利院走过了风雨十载,从离中心集镇50公里外的杨柳池集镇搬迁到如画如墨的水布垭移民新镇,用文化支撑精神骨架、用实干健身强壮筋骨,10年时间,土、俗、破的福利院蜕变成“休闲型家园、景点型公园、经济型庭园、人文型乐园”,扮靓成中国廪君文化之乡一张耀眼名片。

  “以老人为父母,以自己为儿女。”水布垭福利院紧扣“超越亲情见大爱”的主旋律,借文化之力打造院民之家、建生态园生财养院双乐双收、创院民自治构建和谐“小社会”,探索出一套标准、模式、人性的农村福利管理模式,生动巧解出一道农村福利院管理“方程式”。

  汇聚文化因子 烹饪“文化大餐”滋补老人心

  打造院民心中的温馨家园

  一棵棵参天葱郁的树木、一块块红色的宣传标语、一栋栋民俗风的建筑,走进水布垭镇农村福利院院门,一股清新、古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关爱在这里延伸、温暖在这里传递”这句标语成了福利院最醒目的标注。

  2004年是水布垭镇农村福利院的“生日”,14年时间相当于一个婴儿到青少年的光阴,从杨柳池到水布垭集镇50公里的时空迁移,该院用300余万重金维修改造近3000平米的住宿楼、综合楼、厨房、餐厅、文化长廊,树木掩映、花草簇拥、亭台小路成趣,好一派自然别墅风。楼栋外墙印有“福星楼”“风味楼”等字样,让朴素的住宿楼、餐饮楼增添了文化的韵味,60名院民生活在这诗情画意中。

绿树掩映的凉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迎着清晨的阳光,院民们在福寿廊亭中站成三排,在鸟语花香中高唱一首首红色歌曲。知党恩报党恩,唱响夕阳幸福生活,水布垭镇农村福利院专门组建一支“夕阳红文艺演出队”,院民们吹拉弹唱各显身手,自编自唱《院民应该都知恩》、《说说咱们的心里话》等歌曲,清晨练歌、中午打牌、下午吹笛唱戏,可谓是在知足、感恩中乐逍遥。

  坐在书报阅览室里,院民谭德举捧着一本军事科普杂志,津津有味地认真阅读。谭德举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个书迷,一有空就来到阅览室淘几本军事书籍饱读一番。在院民活动中心门口,悬挂着一幅“乐在‘棋’中丶‘牌’忧解愁”牌匾,来这里打发时间找乐子,娱乐室、图书室、棋牌室和多功能演艺厅等真正成了院民们的精神家园。

阅览室读书

  听新闻看电视、读书看报、下象棋玩扑克,身子骨硬朗了、笑容绽开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有伙伴、有乐子,处处都暖心窝子。”院民谭元鹏早已把福利院当成了“家”。从“怨”声载道到有口皆碑,“家”文化因子的能量充分凸显和释放,一道道“文化大餐”滋补了老人心。

  自己动手搞生产 丰衣足食共享劳动之趣

  建设生态园以院养院双乐双收

  “咩、咩、咩……”5月4日9:00,院民覃普社吃过早餐赶着一群羊上山,坐在石头上挥动鞭子,不时几只调皮山羊在他腿上蹭痒痒,好不悠闲自在。早晨9点、下午6点赶出栏舍放养,两班组轮换一次,每班三个人,覃普社是放羊班组的成员。养猪班、养牛班、种地班等,有劳动能力、愿意劳动的院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组织。

  从水布垭农村福利院生态园门口而入,一派热闹、震撼的景象映入眼帘:5栋猪圈栏圈、1栋牛舍、1栋羊舍、2栋生产加工用房错落排列,40头出栏肥猪、25只山羊、10头肉牛膘肥体键,一株株柑橘树、玉米苗、蔬菜茁壮成长,恍如一个袖珍版的农业产业园。

喂牛

  抡起一把锄头,弯着腰在玉米苗行间来回走动,一株株苗子从锄倒的杂草中探出了脑袋,院民许词军和工友们忙着低头锄草,忘却了身上的疲倦。“闲着也是无聊,干点农活活动下身子骨,还能挣点外快补贴下呢。”许词军说,除了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自愿参加劳动的院民还可以拿到一点报酬。

  农田庄稼长,圈舍牛羊跑,这才有家的味道,为让院民享受家庭式生活,水布垭农村福利院充分利用院内的土地资源,根据院民特长、身体状况和意愿,分成种植、加工、养猪、养牛羊、养鸡等若干班组,合理种植时令蔬菜和经济农作物,办起养殖场、腊肉加工场,改造蔬莱基地、果园,做到了一年四季蔬果、鲜肉不间断。

食堂就餐

  享受了家庭式生活,也体验了劳动乐趣,还能吃到自己动手换来的美食,院民们乐此不疲。“我们有了自己的生态园,院民们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小资生活,除吃肉吃菜完全自给外,还年均创收近20万元呢。”据院长王德琼介绍,从生活区到生产区,建设生态园福利院经济主阵地,探索践行“山中养牛羊,圈里养肥猪,山上种水果,地里种蔬菜”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以院养院、生财补院、科学办院”新路子。

  我的养老我做主 有分工有牵制扭成一根绳

  构建和谐有序“小社会”

  院民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每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背后均有其独特个性和各种各样的思想行为,福利院好比一个“小社会”,如何让不同个性的院民们开心生活?水布垭农村福利院引入了院民自治的微治理模式,我的养老我做主,一切都由院民自己说了算。

  “每日睡觉前和起床前清点人数并报告值班人员,做好本寝室内安全管理工作,组织院民搞好寝室内外卫生……”在一张自治管理公示牌上,室长谭凤林的工作职责清晰明了,四间寝室是她的管辖区。组织由院民组成的环卫、护理专班,定岗定责、严格考核;身体好的院民和身体差的院民、思想表现好的院民和有思想障碍的院民结成“对子”,互相照应、潜移默化;性格活泼的院民和内向孤僻的院民组成搭档,互相感化、熏染。在“自己办好自己的事”的福利院自治模式下,院民习惯改了、性格变了,文明新风漾起来了。

自娱自乐

  院务公开栏中,张贴着每月财务明细、伙食费核算表格;评功表模公示榜上,五好院民、劳动模范、环卫标兵、优秀室长等月月有新人;院风院纪情况牌上,偶尔也会贴上几份处理决定亮下“黄牌”。“真是不该顶风作案,后悔呀,再也不干了。”院民刘元林在猪场喂猪趁空闲和工友江永林打牌,违反了院规被通报批评,各自扣发20元零用钱作为处罚,奖惩教育成了院民自我约束的利器。

  最美“黄昏恋”,几度“夕阳红”,让院民安度晚年,该院工作人员还为互帮互助而生情的孤寡老人当“红娘”,目前已有5对院民结成连理。“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找了个伴来心疼我,真是享福哟!”视力不好的向红菊和勤劳憨厚的谭元鹏结成了夫妻,一起扫房间、叠被子、打开水,老两口演绎了夕阳夫妻的浪漫、温馨。

幸福的一对新人

   日常生活管理自治、环卫护理自治、生产管理自治,在院民自治模式引领下,水布垭农村福利院住得好、吃得饱、留得住,演绎了“服务热心、工作细心、老人舒心”的福利院口碑传奇。“爱并不是只缘自血浓于水,超越亲情更见大爱,民政事业就是‘菩萨事业’,打造院民之家就是民政人的毕身追求。”县民政局局长李前兵这样阐释。目前,水布垭农村福利院已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在一道道荣誉光环的映射下,这一抹“夕阳红”温暖了一波清江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