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臂斗士”向继端:脱贫路上的新“鸡遇”(图)

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李君

喂养土鸡

  5月13日早晨8点,在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一组五保户向继端的院子里,一束束阳光从葡萄架叶间均匀撒下,架下土鸡来回穿梭刨土、啄虫,享受着自然的散漫、自由。

  “咕、咕、咕……”早早起床的向继端装满一撮箕苞谷籽,吆喝的声令一下,土鸡们如冲锋集合的士兵一样,从屋檐下、树林中、葡萄架下拍打着翅膀,扑到向继端四周,享受着最爱的营养早餐。喂鸡、配料、捡鸡蛋,串联成向继端的快乐简单生活。

  右手撒苞谷籽喂鸡,左手臂捆绑的铁钩钩住撮箕,在右手和铁钩的“铁肉组合”下,一个常人眼中的高难度动作,向继端却异常轻松。“不靠党和政府,我靠一只手勤扒苦挣,照样摘掉穷帽子。”一次意外事故,向继端不幸失去了左手,他靠聪明和智慧用铁丝、钢筋“造”出了一只左手,一只肉手掌和铁手掌合掌,拍出了“单臂斗士”励志脱贫最强音。

  2017年9月14日,本网记者曾以《向继端:“单臂斗士”摘穷帽》为题,对向继端种地、养鸡、编织蔑器的自强生活进行了报道。时间过了近大半年,当记者再次来到向继端家中时,惊喜看见他已成为拥用70余只土鸡大家族的“鸡司令”,在脱贫奔小康路上,寻觅到了新“鸡遇”。

倒好包谷籽

  “原来院子里就20只土鸡,都是小打小闹的,感谢谭总一下子给我搞了70只鸡苗,我很快就翻坎了。”向继端口中的恩人“谭总”就是将军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谭显猛,2017年农历冬月初三,他将70只鸡苗送到了向继端家中。

  70只鸡苗就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向继端一门心思把“鸡生蛋、蛋生鸡”的引窝蛋效应无限放大。“小鸡喉咙细,吞不下一整粒苞谷,我就用机器磨成小颗粒,它们特别爱吃,都把胃胀得鼓鼓的。”向继端如对待襁褓中的幼儿一样,一点一滴呵护小鸡仔的成长。2个月时间,拳头大小的鸡仔长成了一斤多的成年鸡,向继端的高兴劲直往上蹭。

  吃的是菜叶、竹笋、小草和虫子,睡的是敞篷式的竹林、葡萄园,向继端的70只土鸡个个体格健壮、活力十足。据向继端介绍,目前三分之一的母鸡陆续产蛋,每天可捡到10余个土鸡蛋。

  “这么小的一个鸡蛋,能卖到一元钱一个呢,上门买的,打电话预订的,每天都有,我这养的土鸡都跟不上这节奏呀。”向继端掐指算了算,虽今年土鸡产蛋时间较晚,但也有好几百进了腰包。

  要想土鸡产蛋效率高,伙食就得跟上,向继端专门为土鸡按早、中、晚时间,配置菜叶、小草等青饲料和玉米、小麦等精饲料。如今,向继端把一亩口粮田全部种上了苞谷,套种了土豆,基本上实现了喂鸡饲料的自给自足。

一枚鸡蛋,一个微笑

  “鸡子吃得好,长得结实了,产蛋率就会升上去,到时只要待在鸡窝旁捡鸡蛋,一天进账就四五十元。”向继端心中默算着一本脱贫账,算出了脱贫的勇气和底气。

  在门头上,挂着一块“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品牌基地示范户”的红色标牌,与老土屋的门楹和谐映衬。“别人把我往前推,我自己再努一把力,不光可以摘掉穷帽子,还可以奔小康呢。”一只手在脱贫路上捞到了新机遇,向继端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

  幸福源自奋斗,对于勤劳朴实的向继端而言,幸福才刚刚来敲门。“您这已成危房了,到时在村里集中安置点旁给您修一个40平米的房子,生活十分方便,哪怕养不了鸡子,但一年五保金也能让您过上快活的日子。”驻村“尖刀班”班长谭明胜一席真心话,让向继端对未来无限期待。

  “少了一只手,但我又造了一只手,我也是一个健康的人,哪有脸伸手向国家要救助,一只手也能让日子好起来。”在脱贫路上,“单臂斗士”向继端誓用自强的精神,让创业“鸡遇”变成脱贫机遇,矗立成脱贫攻坚战场的一个精神坐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