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华 特约记者 谭海涛
张媛(中)走访贫困户
大支坪镇尚家村,对于巴东县乃至恩施州的人们来说,都不算陌生。不陌生的原因是,州纪委自2014年牵头驻村帮扶后,全村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
今年2月12日,州接待处副处长张媛担任“尖刀班”班长,带领接待办、纪委等州直单位8名同志组成的“尖刀班”,接起尚家村脱贫攻坚的接力棒,舞起脱贫尖刀。
从机关到农村,只是换了服务对象
5月29日,沥沥小雨让尚家村的乡村小路变得格外泥泞。张媛一手提着资料袋,一手扶着路边桃树向贫困户钱之权家前行,已没有当初进村走小路的畏惧。
钱之权夫妇和两位老人疾病缠身,两个女儿正在读书。见到张媛,钱之权老婆刘梅珍的泪水漫过眼眶,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话。针对钱之权家重、慢病患者多的情况,张媛了解医保门诊补贴政策后,专程来为其落实低保,宣讲重病、慢性病门诊补贴政策,并为两个孩子争取了“雨露计划”和困难学生生活补贴。根据医保政策,钱之权一家可享受5000元的门诊补贴。
张媛(左一)走访种植户
今年60岁的田世忠孤身一人,双眼白内障、听力弱,生活难自理,三间土坯房破旧,靠兄长帮衬。张媛将田世忠送到恩施慧益眼科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双眼视力基本恢复,并争取项目资金对旧房进行危改。
“把群众当成家人亲人!”这是张媛时常念叨的一句话。勤于走访,与百姓交心谈心,是张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法宝。驻村3个多月来,她对贫困户的家长里短,她早已烂熟于心。
从接待到产业,同样展现精准特色
提起张媛,在尚家村无人不知:是来自州城的女干部,娇秀、大方,办事干练。因农村工作和生活经验缺乏,性格要强的张媛驻村后没有退缩,她始终坚信一点: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把接待工作细心服务的特点带到农村,就没有啃不掉的“硬骨头”。
尚家村在州纪委为牵头单位的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发展了以茶叶、黄金梨、香桃、蔬菜、养殖等种养为主的长中短期产业。如何让这些产业快速发挥效益,让村民从中受益?张媛借助做接待工作的经验,将接待工作的精准服务做法带到村里。
3个多月来,张媛走遍尚家村的组组户户,了解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当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技术信心不足时,她组织“尖刀班”成员分组召开屋场院子会,在每个组推荐产业发展带头人3至5个,组成20支产业发展小分队,分期进行技术培训。
生猪、蔬菜、桃、梨等农副产品发展起来了,销售又成了难题。张媛号召帮扶单位借自身资源优势,联系酒店、超市等企业,与尚家村实现农超对接。同时,引进金果茶业、吴嫂子蔬菜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3家,让百姓吃上产业脱贫致富的“定心丸”。
从贤妻到班长,更多牵挂存留心间
母亲长年住在医院,靠年近花甲的父亲守护;女儿刚满6岁,由公婆照顾。讲起家中的困难,张媛有若干个可以不到驻村“尖刀班”工作的理由,而她没有半句怨言。每次离家进村,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阵阵酸楚只有张媛自己才清楚。
今年4月中旬,丈夫生病手术,张媛仅陪伴了两天。在前往尚家村的路上,她默默地在微信圈留言:对家的眷恋也是一种传承,深入血脉,你的不舍挂在脸上,我的在心里。
面对亲人,“尖刀班”班长张媛谈不上贤妻良母;面对村民,张媛表现出来的则是更多牵挂。向真维离异后带着儿子生活,今年3月患重病医治无效去逝,留下12岁的儿子。张媛知情后,迅速带领“尖刀班”协助其亲属和乡邻处理后事。当年幼的儿子身披孝衣跪在张媛面前时,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潸然泪下。张媛的泪水感动前来吊唁的群众,也感动了向真维的兄长,他当场承诺承担孩子的抚养问题。
群众对扶贫政策有疑惑、对优惠政策落实有意见,张媛既是忠实的听众,又是问题解答者。当村民对环境卫生,垃圾乱倒有意见时,张媛带领“尖刀班”组织200多名村民清扫公共区域,分组成立环境整治小分队,引导村民自觉爱护环境,打造干净家园。今年以来,她带领“尖刀班”解决老百姓困难和矛盾纠纷100余起,赢得无数村民点赞。
张媛录入贫困户资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