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张祖军 邓淑媛
坐拥巴东西南门户,与建始县高坪镇隔河相望,宜万铁路、沪蓉高速、318国道穿村而过,在大支坪镇的地理版图上,野三坝村标注了“桥头堡”三个闪亮的字眼。
作为门户村,野三坝村是登陆巴东大西南第一村,也是巴东精神、形象和声誉的集散地,野三坝一度成为巴东骄傲的乡村名片。但因一场缠闹多年的群体“保水”阻工闹剧,框上了“闹事村”、“落后村”名号。转折定格在2017年,从支离到凝聚成一体的村支部战斗堡垒,野三坝打赢了后进村变先进村的翻身仗,在纯洁的党风、民风、社风沐浴下,蒙羞抹黑的野三坝走出迷雾。
“野三坝以党建为统领,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广大党员主动带好头、当先锋,团结带领群众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6月10日,恩施州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建文在调研野三坝村基层党建时这样点评。用纪律的铜墙铁壁铸造基层党组织,用法律、政策滋补党心,把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野三坝村的党风转变引发了基层治理的连锁反应,上演了门户村的蜕“野”之变。
党员思想滑坡引发支部病变 “野性”张扬动摇初心
“一批建设项目落不到地、开不了工,外人都怕到野三坝来,领导更怕到野三坝来,我们这个村的名气是臭出了名滴!”提到野三坝这三个字,党员杨兴才抛出了这样的埋怨之词,和他描述的一样,野三坝可谓是“野性”张扬。
时间追溯至四年前,全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大支坪水电站落户野三坝村,于2014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受个人利益驱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党员、村干部和离退休干部裹挟村民,煽动组织不明真相的村民以“保水”为名阻工闹事,造成水电站投入运营和野三坝集中供水工程管网铺设重重受阻。大支坪镇党委、政府多次修改完善饮水方案和进村疏导协调,村民不仅言语攻击工作人员,毁坏机械设备,还携带村级公章进省群访,“闹水”事件持续发酵、升级。
美丽的野三坝一瞥
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治病就要猛药去疴。镇党委政府联合县公安局等部门绳之以法:刑拘3人,取保候审1人,治安拘留11人,警告处罚5人,党纪处分5人。嚣张的闹水事件在惨痛代价中收场,无视法纪、唯利是图的部分党员干部导演了这场悲剧,党性缺失是最直接的“病原体”。
“既然在给你安装水管,既然检测了水是安全的,就没有任何理由去闹。”“国家明明在给你搞水,没搞水的时候不闹,搞水就闹,我就是想不通”……在人民群众“明辨是非”和部分党员干部“打如意小算盘”的理论较量中,牵引出了“基层不牢、地动山摇”的基层治理症结。
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
根深方能叶茂,只有让党支部在基层“挑大梁”、党的声音在基层“唱主角”,才能牢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造成野三坝村过去基层组织软弱焕散、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建设项目无法推进、村风民风不正不纯,主要还是在管党治党方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基层组织建设缺失,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究其闹水事件的根源,镇党委书记向明一针见血。
高标准选强支部书记,高起点培优支部,严要求塑好基层党员,在村支部整顿、转化和提升的效应叠加下,野三坝村支两委由一盘散沙到一盘棋,人民群众从各行其是到拧成一股绳,引爆了一场民风社风转变的颠覆性质变。
用法律政策“补钙加油” 正风肃纪回归初心
“我们只有学习,才能明事理、懂政策,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按法律做事,我们不会犯错,还能受到保护。”“感恩党、感谢党,我们要用奋斗建功新时代。”……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30名党员现身说法、建言献策,学新、知新、谈新,为思想“补钙”、为精神“加油”。
“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好比一个思想大熔炉和“中央厨房”,好思想、好作风在党员的总结提炼、消化转化下,再原汁原味传播给每家每户。“以前开会,会场乌烟瘴气,领导台上讲话,党员台下插话起哄,现在的党员都敢于亮身份,敢于正面发声,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不良的风气敢于仗义执言。”据镇组织委员向宏平介绍,该村将铁的学习纪律作为党员补钙壮骨的良方,党员参会情况公示栏公开、对残疾党员送教上门、为外地党员电话讲党课、党课微信群共享,不落一人、不掉一课,用绣花的功夫带动真学真做。
“我是党员,从我做起”提醒牌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为发挥支部书记领头人角色,增强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大支坪镇公开选拔储备45名村级后备干部,调整优化7名党组织书记,充实10名村后备干部。同时,开通“12340”民意调查热线,对15个村主职干部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村官称不称职,群众说了算!一根电话线传递了基层群众的声音,一份份真实的社情民意问卷也成了政府决策和基层治理的参考范本。
新调整的村委班子成员向先进靠齐,干群一条心,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靠前斗争,强学习、转作风、惠民生,一管清水进了335户村民家门,‘六城’同创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野三坝实现了环境、风气大逆转。”村支副书记黄在兴是村后备干部之一,他深谙老百姓思想落后、法治意识淡薄等造成掉进违法犯罪深渊的无辜,巧妙提出“我是党员,从我做起”口号,做成提醒牌附上“八禁止、十提倡、十反对”等具体内容,张贴于党员家门前。
重温入党誓词
扫门前垃圾、为路边花草浇水、劝导邻居不占道停靠车辆,这是家住318国道沿线党员邓明金的每日规定动作。“这张牌子好比一张明白卡,告诉我们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每个人都这样做,整个村子就大改观了。”如今,野三坝村支部陆续推出了“我是代表,从我做起”“我是组长,从我做起”宣传活动,党员、代表和组长门前张贴的提醒牌不仅是遵规守纪的一张“令牌”,还成了一道人文风景。
让文明助力梦想起航,野三坝村正逐渐成为美丽乡村的“摇篮”:院墙、国道、小路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一条文化精品走廊悦人耳目;好婆媳、好妯娌、好夫妻等“十好家庭”和妇女之家各展风采,传播文明和谐家风正能量;一支留守妇女组成的女子民兵应急分队奔赴抢险救灾一线,坚守在风雨中书写巾帼美丽……法律政策滋补了党心,党员群众也在正风肃纪中回归了初心。
把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 奋进小康路上永葆初心
"这个主枝子以下的的辣椒枝芽要摘掉,不然就影响了上面枝条的营养了,到时辣椒挂果少,会对产量有影响。”在野三关坝七组谭志爱的辣椒地里,一株株茁壮的辣椒苗在微风中摇摆,一位中年男人正在行间来回穿梭,为谭志爱上一堂生动的辣椒管理田园课。
这个中年男人就是黄在兴,除了村支部副书记这个身份,他还是巴东县鲲鹏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黄在兴早些年在武汉创业,2015年返乡创办了合作社,并在2016年5月通过选拔考试成为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依托统一种植、技术指导和保价收购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黄在兴吸纳社员38名,为社员免费发放种子、肥料,引导社员种植蔬菜、药材130余亩,每年增收近40万元,成为村里响当当的致富“领头雁”。
党员干部打扫国道沿线卫生
“支部+产业+贫困户”加出扶贫新动力,野三坝村把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把党员创业致富人下派到产业园中,让党建和脱贫同频共振。在野三坝村,坡地占了七成,平地成了稀罕物,人均不到七分耕地,贫瘠的土地养育的也是贫苦的百姓。向荒山要绿水青山,该村积极争取的投资700多万的石漠化改造工程即将破土动工,3组、4组、5组、6组四个小组的500余亩农田将改造成梯田,昔日零星破碎的农田将变身成线条分明的梯田风景。
紧邻建始石门河景区和正在建设的建始高坪火车站,拥有318国道黄金交通线,野三坝村发展可以算的上是“天时地利”。村支部精准把脉村情,科学描绘了一张呈几何分布的产业版图:在石漠化改造后的梯田上发展400亩小水果,打造集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主题果园,借大景区、大交通汇聚的人气引爆乡村旅游;依托150亩蔬菜、200亩中药材基地,建设“一长两短”产业示范带,带领老百姓坐收生态红利,从青山绿水中找到绿色脱贫密码。
田间指导蔬菜管护
“这几年我把口粮田全部发展川乌,按照毛收入可以赚六千多块钱,现在我还想继续发展十多亩,力争早点摘掉穷帽子。”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四组川乌种植户黄在春信心满满。在“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扶贫体系下,党建增强红色引擎,产业激活“造血”功能,全村335户1010人将与全国一道踏上小康路。
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如今,野三坝村用党建这把“金钥匙”打开了美丽乡村的大门,演绎了一场蜕“野”的华美嬗变。"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大支坪镇将继续坚定“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工作思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继续通过实施堡垒工程、素质工程、暖心工程、保障工程,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镇党委书记向明掷地有声地说。
记者采访手记: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国家治理根在基层,基层稳则天下稳。村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好比一个细胞,它的细微病变都会渐渐引发整个社会的病态。从野三坝村的蜕“野”之变可以看出,“野性”之始源于党组织建设力度不强,脱胎换骨之变也缘于党组织建设凸显和释放的蝶变效应。党风正自然民风淳,在党风聚民心、党风带民风的连锁裂变下,引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也带出了守法守纪的好群众。务实的党风引领朴实的民风,只有党风民风驶入良性互动的轨道,基层治理才会有源头活水,也才会真正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