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洪盛志:褪去“书生气”乐闻“泥土香”

特约记者 张安地 通讯员 郑丹一   

  2018年1月29日,洪盛志带着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的殷殷嘱托和信任,拖上手提电脑、学习资料、棉絮、床单被褥和换洗的衣服等学习、生活用品,告别了妻子和读高中的孩子,来到他人生的另一个家——巴东县野三关镇瓦屋场村。

  瓦屋场村距集镇约15公里,平均海拨1200米,属重点贫困村。今年47岁的洪盛志是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长期在高校从事党务工作。进驻村后,他凭借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一份“干”字当头的满腔热情,与村支两委、“尖刀班”成员一起翻山越岭走访农户,宣传国家扶贫政策,为村民寻找致富途径。

  “洪书记,您家又过来啦,赶紧进屋喝点儿茶,五味子和山慈菇长得还可以呢。”7月3日,田文珍远远望见洪盛志到她家了解药材试种情况时,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打着招呼。

  瓦屋场村1组村民田文珍,属建档立卡贫困户,洪盛志到村后走访农户首先去的就是她家。当看到田文珍家房前屋后和空闲地都种有药材时,便隔三岔五邀约另外两位来自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一道前来进行指导。

  田文珍家空闲地多,空闲的士地土壤适宜药材生长,由于缺少资金购买种苗,只能选择从山中挖来一些野生药材进行栽植,加之栽管技术缺乏,管理粗糙,收益低下。洪盛志了解情况后,回到驻地和另外两位工作队队员商量,认为对于这样不等不靠、想通过自己努力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家庭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不能让田文珍的积极性被磨灭。

  于是,洪盛志便让在外地工作的同事帮忙购买品质优良的北五味子1500颗和价值700多元的山慈菇,免费交由田文珍栽种。工作队包技术指导,包引进客商收购,并拟定在全村逐步扩大药材栽植规模。

  洪盛志手把手指导村民栽管药材的事在全村传开,村民对省城来的扶贫工作队刮目相看!“没想到原以为只会上讲台教书的老师能这么用心为我们贫困户搞产业,办实事!”村民邓正列逢人便说。

  在中南民族大学驻瓦屋场村扶贫工作队驻地旁边,住着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叫谭支望。每到晚上,洪盛志就会和他聊天。通过唠家常的方式,洪盛志了解到谭支望种植有贝母、半枝莲等药材。

  洪盛志对药材市场行情有所了解,他知道这两类药材现在市场价已经“走”低,难以有好的经济效益。于是,洪盛志建议谭支望在精心管理好现有贝母、半枝莲的同时,试种大黄、紫苏等品种药材,但却遭到他的拒绝。

  为了改变谭支望的固执想法,让他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洪盛志便带着谭支望来到建始县红岩寺等地实地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学习药材的种管技术。经过此次实地考察学习,谭支望改变了原有想法,种植起了大黄和紫苏。现如今,长势良好、前景可观,谭支望喜上眉梢。

  瓦屋场小学现有七个教学班,教职工14人,学生170人左右,其中有30多名是留守儿童。洪盛志多次到学校走访。在走访中,他了解到该校师生厕所简陋且不够用,便努力争取到30万“厕所革命”项目资金,为瓦屋场小学进行厕改建设。目前,该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只待暑假学生离校后就可正式动工,确保秋季开学后学校师生有舒适、卫生的如厕环境。

  同时,洪盛志积极争取资金5万元,对通往学校的小路进行整修,确保师生出行安全。与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京东物流联系,在瓦屋场小学举行以“让留守儿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图书捐赠仪式,为瓦屋场小学图书室补充图书、帮助建起班级图书角,为留守儿童捐赠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

  驻村以来,洪盛志带领队员们用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赞誉。他以实干的拼劲,有效推动了瓦屋场村的发展,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起中南民族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良好形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