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示范户】胡其洪:用勤劳开辟脱贫致富路

记者 向园梦 田智松



岩洞养猪

在巴东县官渡口镇蔡家村1组的山坳坳里,胡其洪自封了两个身份:猪倌和羊倌,开启了幸福生活的小康模式。

一米七五的个头,消瘦的身材,面目清秀的胡其洪是一个阳光暖男。他用一双病腿,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

今年40岁的胡其洪,因小时候一场高烧,损伤了经脉,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右腿严重萎缩。“家里穷得很,都是一分一角的东拼西凑,借了20块钱,但还是没治好病。”提到腿伤,胡其洪仍旧遗憾不已。

走起路来一高一低,十分不便,只读到小学三年级,胡其洪便辍学在家。成年后,他便谋划着前路。“那个年代最时兴的就是学手艺,所以我去学了木工手艺。”之后,胡其洪便靠着这门手艺,闯出一片小天地。刨木板时手脚需一同发力,因右脚不便,胡其洪每一个简单动作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倍的气力。但随着现代机械化制造家具的兴起,胡其洪的木匠梦也化为泡影。

1996年,胡其洪背上了行囊,南下打工。在一家模具厂,每天肩扛80斤铁片上下楼梯,由于不能按时完成指派任务,还经常被主管指责、批评,胡其洪的打工之路充满了艰辛。“那几年,过得真不容易……”说起自己的经历,胡其洪感慨不已。

庄稼汉、木匠再到打工族,胡其洪面对的困难是常人想象不到的,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不能及的,但他始终坚信:一双病腿也能闯出致富路。



清理猪圈粪污

2014年,回到老家的胡其洪发现,因绝大多数村民都外出打工,村里闲置了大量的猪圈和农田。闲着也是闲着,胡其洪便寻思“借圈、借地养猪”。经一番走访和商讨,胡其洪一下子“借”来了8间猪圈和10多亩田地。

猪圈、田地零零星星分布在村寨的每个角落,购料、拌料、喂料、清理猪舍、种地,所有的重活他一个人做,仅完成喂食、清理猪舍这些常规动作,就得3个多小时。每天至少要劳动12个小时以上,遇到有猪生病的日子里,更得耐着性子观察和“服侍”。一年365天,他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生活的苦不止如此,由于缺乏养猪技术,2016年,29头猪患病死亡,一下子直接损失了1万余元,让胡其洪猝不及防。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胡其洪认真吸取教训,决定跟村兽医赵德龙拜师学艺,一有空闲时,他便向书本、向网络求秘诀。如今的胡其洪,已成为一个养殖“技术通”,仅凭肉眼观察生猪进食、走路动作和粪便颜色,便能一语道出病症。

谈起4年的养猪路,胡其洪一脸的自豪和骄傲,他的创业得到了县、镇相关单位的鼓励和支持,“去年7月底,帮我贷了3万元的扶贫贷款;今年7月,解决了我的用水问题;8月份,又给我搞了危房改造和厕改项目支持。现在国网公司正在帮我规划设计三相电,电线杆都运过来了,加工用电问题可以解决了。”胡其洪娓娓道来。


 查看生猪生长情况


在一个10米长的岩洞内,50头壮猪来回奔跑。“这个洞冬暖夏凉,而且洞前刚好有一片空地,似乎是专为我猪圈而生的。”胡其洪一边清洗猪圈、一边留意猪仔活动状态,似乎忘记了肢体残疾的痛楚。

“到春节这些猪就可以出售了!”胡其洪简单算了一下,年底可卖出近50头200斤以上的生猪,按目前市场价计算,卖个3万元不成问题。

在住房后的一间小圈舍里,4只粉红色的小猪正依偎在猪妈妈的怀里,吧嗒吧嗒吸着奶。“房屋后面的原有猪舍是专门用来饲养母猪和小乳猪的,这几只就是近几天刚产下的仔猪!”胡其洪说,小猪仔就是延续致富梦想的希望。

在脱贫摘穷帽的征程上,残腿也不能拖后腿,“我还有一条腿,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自己也要好好干,才会过上好日子。”在偏僻的小山沟中,胡其洪饲养了59头猪,放养了32只羊,既当猪倌又当羊倌。

苦尽甘来,勤劳、坚强让胡其洪家渐渐富起来了。2018年,胡其洪被表彰为官渡口镇脱贫致富先进个人,并被作为典型代表向县、州推荐。

“这日子会越来越好,只要不懒、不怕,一个劲儿往前冲!”现在,胡其洪又有了新打算:购买一台饲料机,回收周边农田中的玉米秸秆、作物藤叶等,自己加工饲料,不仅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循环利用,还可以省下好几万元的饲料费;除了养猪和羊外,再养几头牛,扩大养殖圈子。

在一瘸一拐的艰辛道路上,胡其洪撑起了一家人的脱贫梦。同时,他也期待着一双“政策拐杖”:网络光纤拉到家,无线上网查信息,让科技养殖撑起小康新路。

(作者:长江巴东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