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崔先海
巫峡云巅(谭德魁 摄)
长江、清江横贯东西,武陵、巴山余脉盘踞。从南到北地形狭长的巴东,犹如一笔涂抹在峡江深处的浓酽底色,以水碧山青、天蓝地净的美态,成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的亮眼底牌。
满目葱茏的大山大河,见证着巴东生态的大观大美!
大潮起 众志成城
“山高石头多,风吹岩石滚下坡,三个太阳苗卷缩,一场暴雨土下河。”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巴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劣的写照。过度的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遍地开花的小煤窑开采引得地质灾害频发,当地生态环境告急!
巴东属于老少边山穷库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极为迫切。
正是在这种历史变革的紧要关头,2001年12月,巴东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巴东环保局)应运而生。2004年3月,巴东环保局成为县政府直属管理机构,2010年11月又升格为县政府组成部门。
清江十字河(谭显爱 摄)
巴东环保局组建伊始,仅有6名工作人员,4张桌子,没有办公楼,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再确切不过了。但历代环保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乘着改革的春风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修建了建筑面积3557.25平方米的办公楼,干部职工也由最初的6人壮大到现在的30多人,建成了自动空气监测站1座,水质监测站3座,可以开展70项监测业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巴东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区域,更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多年来,全县上下持续开展“山更青,水更绿”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全力打造绿色巴东。以“绿满荆楚”行动为契机,围绕双神线、太溪线、318国道等干线公路建设银杏长廊,在野三关镇麻沙坪、水布垭镇龙潭坪等村建设8500亩银杏采叶园;结合“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建成了巴山森林公园、寇公文化森林公园、大面山红叶森林公园和滨江森林旅游走廊。实施天然林保护、低产林改造,推进绿色乡村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开展林业综合执法,实现“山不乱挖,树不乱砍”,林地覆盖率逐年提高。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垃圾填埋场9座、污水处理厂5座,拟新建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9个中心村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现有5个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雨污管网411.39千米,对9个乡镇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估算总投资12.24亿元,全部建成后将覆盖12个乡镇集镇所在地和部分中心村。
严肃查处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建、乱采、乱倒、乱改、乱养”等违法行为,全面清除长江、清江网箱养殖;“河长制”管理推行到村,境内53条河流实现全覆盖。严肃开展长江码头整治,打击取缔非法码头营运。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实施县城饮用水和全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县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大变革 天蓝地净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巴东环保局成立以来,从内部改革抓起,始终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围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全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生态屏障,捍卫生态空间,坚定守护绿水青山这道永续发展之脉。
近年来,全县相继开展的“六城”同创、“五个巴东”建设,都把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掀起了美丽巴东大生态建设的热潮。
巴东以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强力攻坚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换来美丽“巴东蓝”。
严把环境准入关,严防高污染、限制类排污企业落户。先后淘汰三峡水泥、义和硅和阅山硅等一批大气污染重点企业。完善建筑工地施工管理,积极开展扬尘治理,完成县域加油站油气回收和大型餐馆油烟治理。城镇范围全面禁鞭,农业秸秆综合利用不断强化,清洁能源入户率连年提高。全县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巴东环保清漂队长年在长江上进行清漂打捞
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土壤酸化治理,落实土壤酸化治理试验点5个、示范面积1.8万亩,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5万亩。严格管控农药化肥使用,烟叶、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产业基地全面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农田非降解残膜及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6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积达到70%以上。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推进“三沼”综合利用工程,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城市”的成功创建,为巴东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平添了强劲动力,累聚了魅力积分。
大业兴 逐梦前行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如今的巴东,从高峰到河谷,从县城到集镇,从村野到乡居,移步换景,入眼成画,一派城乡和美的动人景象。优良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后发优势,为巴东发力全域生态旅游、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峡库区生态明珠县,提供了不竭动力。
“双核四区、一轴两带”的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布局,以点带面、彩线串珠,勾连起神农溪、巫峡口、巴人河、世界高坝、亚洲高桥等17个重点旅游项目,以及数十个乡村民宿和旅游综合体项目。生态旅游规划面积46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3.7%。以旅游为统领,实施农旅互动、工旅互通、文旅互融、商旅互赢,实现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大发展。
以“绿色种养+农旅融合”模式建设的野花谷、石桥坪、罗溪坝等扶贫易迁安置园区,以及近800亩的铁厂荒森林花海旅游项目,成为巴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受到《中国环境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
水布垭生态农业基地
橘林绕山,茶园连岭,果园无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良好的生态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安全的空间格局,城乡和美,一派画境。
全域创建,多点发力;生态巴东,江山向美。
生态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制度完备建立,生态生活持续向好,生态文化逐步普及。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4%,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均达85%以上,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83个,州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102个。一组组数据的不断改写,折射出数字背后艰苦卓绝的努力。
2016年全省县市环保系统综合考核排名第一。2016年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排名第二。2018年9月20日,巴东县通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专家现场考核验收。一项项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全县环保人的拼搏努力。
百年大计,千秋伟业,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美丽中国建设,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利益。峡江深处的巴东,也必将奋发有为,追梦向前,交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巴东答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