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追梦峡江奔小康

特约记者 张应喜

巴东县城一角(资料图)

改革开放40年,对巴东人来说,最刻骨铭心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振奋人心的是脱贫致富奔小康。

巴东是湖北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我州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作为全省、全州脱贫攻坚主战场,巴东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最大的民生任务,砥砺前行,踏出一条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巴东路径”,追梦峡江奔小康。

敢于亮剑 攻坚深度贫困

巴东县境南北狭长,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将其横截为3段,北有大巴山余脉盘踞,“华中屋脊”小神农架海拔3005米。中有巫山山脉的高寒山区。南是武陵山余脉的山原地貌。三山盘踞,两江分割,多崇山峻岭、峡谷深沟。

特殊的地形让这里世代生存的村民们为贫困所困,也让巴山儿女更加迫切希望脱贫致富。老少边山穷库的巴东和全国其他贫困地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1994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时不我待,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产业扶贫的“田间课堂”(资料图)

决不能让困难群众掉队。巴东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脱贫攻坚号召,立下了2019年全县整体脱贫的“军令状”。

巴东县属于深度贫困县,辖12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22个村(社区),总人口49.86万。2014年有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118个、贫困户57854户183518人。截至2017年底,有58个贫困村出列,29323户9793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9.09%降至19.35%,现存贫困村60个、贫困人口85584人。

攻坚深度贫困须深度发力。巴东县委、县政府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紧扣重点,突出关键,上下一心,向深度贫困发出决战总攻。

建实建强指挥统筹机构,“尖刀班”直插攻坚一线。坚决贯彻“五级书记抓扶贫”,严格实行党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巴东县设脱贫攻坚指挥部组建13个脱贫攻坚综合协调办公室和12个攻坚组。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由分管县领导主抓、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乡镇成立前线脱贫攻坚指挥部,由一名县领导任前线指挥长,每周调度1次; 22个深度贫困村由联系乡镇的县领导任“第一书记”;村设“尖刀班”,直插攻坚一线。由县直单位负责人任“尖刀班”班长,“尖刀班”成员每周碰头学习2次。

织密织牢驻村帮扶网络,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全脱产、硬抽人、抽硬人,巴东县选派2378名干部组建322个村级“尖刀班”,深入推进干部力量下沉、精准识别佐证、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安排、惠民政策落实、群众工作深入“八个到村到户”,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并明确“尖刀班”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得低于20天。由乡镇平衡本辖区、县直部门平衡本单位、牵头单位平衡成员单位、县扶贫办平衡全县的“四级统筹调整”模式,全县10299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结对帮助干部每年进村入户走访不低于6次。

从严从实拧紧监管发条,以零容忍执纪问责。巴东县严格实施精准扶贫考核主导综合考核的指挥导向,对乡镇精准扶贫考核权重提高到70%,对县直部门实行AB类分类科学考核。同时,成立精准扶贫督导组,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纠偏“治病”;建立驻村帮扶、三查三报、红黄牌管理绩效挂钩等3项制度,加强对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尖刀班”的管理;成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领导小组,彻查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问题;建立派遣单制度,对乡镇和县直单位实施“一对一”任务派遣,强化责任落实;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2015年以来,扶贫领域追责问责395人,其中党政纪处分187人,诫勉谈话24人,组织处理184人。近3年来,共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111件,办结108件,立案20人、处分20人、谈话函询17人、组织处理2人,正在初核3件。

锋刃利器 斩断深度穷根

在纵深挺进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巴东县摸索出了“深度扶贫”理念,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啃起,用最锋利的利器斩断深度穷根。

好钢用在刀刃上,把项目资金落准落实。巴东县抢抓帮扶机遇,积极争取北京对口支援、省“616工程”对口帮扶、国家电网定点扶贫、杭州东西部协作等项目资金支持,凝聚扶贫合力;严格执行州脱贫攻坚指挥部“一号令”,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简化操作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及资金拨付进度。截至目前,北京市对口支援援助项目223个,支援资金及物资折款近7.4亿元。国网电力定点帮扶援建121座光伏电站,总装机达31.77兆瓦。杭州下城区累计援助项目30个,支援资金3600万元。省“616”工程援助扶贫资金5.2亿元。省直十三部门援助项目60个。荆门市对口支援累计支援资金2105万元。同时,与各援建单位在产业发展、旅游推介、卫生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凝聚各方力量攻克深度贫困。

官渡口镇万流光伏发电站(资料图)

把扶贫产业抓牢抓实,产业一兴百业旺。 巴东县坚持因地制宜,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围绕茶叶、蔬菜、药材、干鲜果等主导农业产业,创立“产业+”,即“产业片区+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投入13.6亿元发展柑橘、茶叶、药材等特色产业47.4万亩,惠及53416户16.83万人,逐渐形成茶叶、反季节蔬菜、干果、药材、畜牧五大片区;成功打造“巴东郡贡茶”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265家、家庭农场337家、农业龙头企业23家;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投资2.5亿元建成8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累计发展电子商务主体1485家,网上交易近7亿元;投入4.36亿元加大旅游开发,惠及4559户1.44万人。

筑牢“民生长城”,把惠民政策用活用足。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入手,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兑现贫困户生态补偿资金2.15亿元,惠及12.93万人次。续聘生态护林员1060名,兑现工资848万元。落实退耕还林资金406.84万元;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兑现教育扶贫资金3.19亿元,惠及贫困学生10.51万人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2.92万人次;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发放兜底保障资金7.71亿元,其中,兑现健康扶贫资金2.02亿元。

“巴东路径”  激活内生动力

被媒体广为称道的“巴东路径”,其核心是坚持由找准帮扶对象向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坚持由关注脱贫速度向保证脱贫质量转变,坚持由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并重转变,确保脱贫实效。

破解一线攻坚力量不足难题,夯实基层党建。县委出台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十条意见”,着力在党建促扶贫上真抓实干。集中整顿3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调整优化村级党组织书记77人,储备1113名村级后备干部,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加强。选派120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建实党校,对全县所有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全县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19名,纳入后备干部管理20名。出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若干规定,打造一支精干高效、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10月29日,巴东县委常委会对48名在职村干部受警告、严重警告党纪处分影响期内能否继续推荐提名为候选人进行研究,并否决了许某等9人留任资格。

“易迁+”破解易地搬迁难。巴东作为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大胆探索,实践出“易迁+主打产业+民宿旅游+配套设施+就近就业+扶贫工厂+高层小区”的多维路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搬出了“加速度”。至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共投入16.1亿元实施易地搬迁,惠及11680户4.32万人。

信陵镇荷花易迁小区

国网驰援破解“空壳”难题。国网总公司全额出资2.32亿元,为巴东捐建121座村级光伏电站,仅3个月就建成118个村级光伏电站,并在全省率先完成并投入使用,创造了光伏电站建设的“巴东速度”。目前,全县121个光伏电站(含前期3个试点电站)装机达31.77兆瓦,收入转入村集体,破解了贫困村无集体收入的“空壳”难题。

金融杠杆撬动,破解贫困户发展资金紧缺。创新开展“金融早春行•金融大篷车”活动,开展政银企对接;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128个,畅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43亿元,其中贫困户贷款7089笔、4.66亿元,新型经营主体贷款735笔、1.77亿元。

电商进村,破解山区“买难”“卖难”。巴东县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纳入“十大工程”,将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找准农产品和电子商务衔接点,着力打造“智慧巴东”,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17年,巴东县与阿里巴巴、易华录、京东成功签订精准扶贫战略性协议,被认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至目前,已建设、提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20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服务站70个,招募“农村淘宝”合伙人80家,12个乡镇特色店入驻电商产业园。

野三关镇黄连坪村农业循环经济综合体基地外景(资料图片)

立标杆树榜样,破解脱贫户内生动力不足难题。开办《聚焦扶贫”“扶贫政策解读》专栏,持续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百姓宣讲活动100余场次;组织系列评选表扬活动,表扬443家单位和个人,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

全县整体脱贫的“攻坚时间表”已定,决战决胜深度贫困的“军令状”不可撼动。改革开放40年,50万巴山儿女正沿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巴东路径”,追梦峡江奔小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