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美轮美奂的文化传奇——走进神农溪纤夫文化走廊

记者 谭举先 通讯员阮清平

如梦入幻走溪口 (郑定荣 摄)

2018年10月,一则关于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走廊的风情视频,亮相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神农溪纤夫文化,再次在全世界惊艳了一把。

跳动在神农溪上的精神之“魂”

长江三峡是举世闻名的黄金旅游线路,沿途分布着多个精品旅游景区。而神农溪纤夫文化走廊,就是其中以纤夫文化为精髓打造的国家5A级景区。

神农溪位于长江三峡的中流。尽管这里峡谷幽深、山水秀美,但是在由粒粒珍珠串成的长江三峡这条精美项链上,仅以山水为卖点,很难让神农溪脱颖而出。

上有重庆的巫山小三峡,下有宜昌的三峡人家,同样是长江支流,峡江风光,神农溪在这种同质化竞争中,具备什么优势?面对这种困境,神农溪怎样才能突出重围成为三峡游客非去不可的选择?

巴东在20多年旅游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深刻体会到,纤夫文化是神农溪这个有形山水的无形之魂,也是神农溪区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溪流和峡谷的特性,是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制胜法宝。

几年前,巴东县委、县政府就战略性地提出了“以文兴旅,以旅扬文”的发展理念,将纤夫文化、土家文化融入各景区中,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不断促进旅游“看景点”和“品文化”兼容。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巴东县连续举办了5届纤夫文化旅游节。通过节庆活动,全方位挖掘、整理了纤夫文化,推出了系列有关纤夫文化的研讨活动,从而全面展现了纤夫文化的精髓。

妹妹坐船头

近年来,巴东县还成功申报了《峡江号子》《巴东撒叶儿嗬》《巴东堂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此外,以表现纤夫劳动生活、由神农溪纤夫自编自演的《巴东撒叶儿嗬》《纤夫号子》等原生态歌舞,在第十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摘得金奖,《峡江号子》在中国首届“渔歌(号子)”文化节上荣获大赛银奖,使纤夫文化受到文艺界的关注,也使纤夫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为普通大众所认识和了解,人们由此也记住了养育巴东纤夫的神农溪。

现在,纤夫们光着膀子,背着纤绳,在急流险滩中弯腰前行的画面已定格为神农溪的旅游形象。只要看到这样的图像,人们就会想起神农溪,想起那里狭小而奇特的豌豆角小船、想起清澈的水面上升腾的薄雾,想起粗犷豪放、久久回荡在山谷的纤夫号子……

纤夫,这个曾经苦难和低微的群体,今天俨然成为神农溪旅游的形象代言人,纤夫文化也成为神农溪旅游文化的核心内涵。

“纤夫文化”,神农溪上舞动的探戈

神农溪纤夫文化走廊四季皆可游览,独具特色的“豌豆角”木扁舟漂流,被誉为“神州第一漂”。“豌豆角”全凭人工操纵,每条船需要五至六名船工,船工撑船是神农溪景观之最。神农溪水急滩险,大坝蓄水前全需船工涉水拉纤,如今水位升高,为保留了这一独特的旅游特色,巴东神农溪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延伸开发神农溪景区,在沿渡河罐子口神农瀑布实现了完美复制,纤夫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传承和提升。

神农溪以峡谷风光、纤夫文化、土家歌舞生态旅游为主题定位。其中船工号子、纤夫拉纤在整个长江三峡已绝迹多年,而神农溪纤夫文化走廊的纤夫拉纤项目因旅游发展的需要被保留至今,是三峡地区保存最好的纤夫“活化石”。神农溪纤夫拉纤被称为是“大江上的探戈”,展现出了纤夫独特的力与美,是古老的纤夫文化最真实最直接的体现。

千百年来,神农溪两岸乡村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用工业品,全靠纤夫用扁舟运进运出。纤夫常年拉纤,他们除冬天穿上衣外,其余季节几乎全部裸体,因为穿裤子在水里妨碍操作,就是穿短裤,被水浸湿后也会擦伤皮肤,只能裸体。随着神农溪旅游景点的开发,大量中外游客涌入后,为了尊重国内外游客,过去这些一丝不挂的纤夫现在都统一着装,穿上了汗衫短裤与草鞋。

神农瀑布拉纤体验

神农溪纤夫是溪流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原始、野趣、纯朴、憨厚、自然是他们的特点。纤夫吼出的船工号子被誉为是神农溪上的千古绝唱,为拉纤更添几分野趣。

乘坐“豌豆角”漂流,船头掌舵的“船老大”和船尾的“船老二”带头吼起号子,声震峡谷,船工前呼后应,力随声出,一鼓作气拉着小舟前行。你听:“嗨,哟哟,拖呀!拖、拖拖拖呀!”吼声直在峡谷间回荡,让人顿生远离尘世之感。神农溪上的传统船工号子高亢苍凉,由一人领唱众人和:“三尺白布,嗨哟!四两麻呀,嗬嗨!搓个索索肩上挎,嗨哟!脚蹬石头,嗬嗨,手扒沙呀,嗨着……”号子粗犷有力,不绝于耳,闻之直觉天地间都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力量。

1993年5月,由尹相杰、于文华在神农溪实地拍摄合唱的《纤夫的爱》,唱红了神州大地,尔后,随着电影《男人河》《飘洋过海来爱你》的公演,更使得神农溪纤夫文化声名鹊起。

如今的神农溪已是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随着一年一度的国际纤夫文化旅游节的开展,神农溪更是享誉中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游玩,看峡谷风光,赏纤夫拉纤,听船工号子,领略土家风情,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千年活化石,乘着旅游的翅膀腾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千年“活化石”的纤夫文化,是祖先留给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

有人说,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灵魂出窍。神农溪因为纤夫文化而建设成为世界精品文化景区,而这里的纤夫文化却是因为发展旅游业,幸运地得以保存下来,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据资料记载,古时巴东一带地势崎岖,交通闭塞,货物无法进入,唯有走三峡水路。但由于神农溪一带水急滩险,所以逆行时,只能靠纤夫拉纤,船才能行走,由此就产生了巴东神农溪的纤夫。

纤夫驿站漂流基地全景(郑定荣 摄)

长江三峡其他地方也曾有过纤夫,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的改善都已逐渐消失。而神农溪的纤夫因为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最终以向游客表演和展示的形象保存至今天。

二十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三峡旅游炙手可热,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相来到这条旅游黄金水道,感受高山峡谷风光的魅力。作为三峡旅游的重要站点,神农溪也开始为世人所关注和认识,而神农溪纤夫的形象和故事也传遍世界各地。

蜂拥而来的游客对纤夫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巴东当地对纤夫文化价值和旅游商业价值的重新认识,也有力推动了社会各界对巴东纤夫文化的关注,以及随后开展的挖掘、整理和传播工作。更重要的是,神农溪的纤夫随即从传统的运输业者转变为新时代的旅游从业人员,他们有了收入保障,有了社会价值的认可,开始从初始的自发到最终自愿将这一古老行业继承下来,并且传承下去。

自1992年以来,巴东县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00万人次,名列全省第三位。我们欣喜地看到,神农溪旅游的快速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引擎和带动作用,为巴东县域经济注入强大活力,同时也为巴东文化繁荣提供了强大经济支撑。

随着全面井喷的旅游市场与日益兴旺的文化市场相碰撞与叠加,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内涵,拓展了旅游产业链条,有力地刺激了文化消费,给文化产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巴东县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为旅游产业的新一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纤夫驿站漂流基地纤夫风雨长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