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宸
裁剪、卷边、伞骨接合、缝制......3月25日,在巴东县官渡口镇百亚伞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百余名工人对集中在此的成千上万匹伞布进行加工。他们生产的成品将远销巴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据该企业负责人向宏斌介绍,由于企业采用计件工资制,在车间工作的工人们技能稍微熟练一点,便可以拿到每日100多元的薪酬。企业正处在上升期,需要大量车间工人,除了留守在家的妇女,还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前来工作,在工厂工作一天,他们每日能领到70元左右的工资。
“我们公司有专车接送他们,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很多人还住得很远。”向宏斌表示,公司还设有多处分厂,由于招工来源主要是周边村、社区的留守人员,以妇女、老人居多,200人左右的厂房里,有约40%的贫困人口,如果让他们自己支付往返交通费用,将会平添一大笔开销。京援创业扶贫园是北京对口支援巴东项目,占地120亩,包括一栋3000平方米的孵化大楼,11栋厂房,和四栋两百套职工公寓,并配套建设水电路、绿化等附属设施,园区内现已入驻企业6家,其中三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较大。
实力企业的入驻为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得园区内工人数达到295人之多,其平均工资约为2000元每月,而这个数字,还在逐渐增加。
“以前刚来的时候,一个月只能拿一千多,现在做的熟练了,多的时候每天能做七八百件,每月能拿3000到5000元,还能照顾到家里,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在剑锋实业公司车间负责裁制一次性手术服的工人谭晓琳感慨道,公司的弹性工作制让许多员工赞不绝口,他们多数都是学龄儿童的母亲,接小孩放学的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曾令他们苦恼不已。
公司负责人谭平平介绍说,公司上下班时间非常灵活,员工可以提前离开处理家务事,再在其它较为空闲的时间补上。
2019年是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按照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为确保达到每一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的目标,官渡口镇在促进适龄劳动力人口就业方面下足了功夫。
政企联合,是官渡口镇迈出的重要一步。得益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许多实力企业入驻官渡口镇,多数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面增多、订单量变大,使得这些企业存在大量的用工缺口。官渡口镇人社中心瞄准该契机,经过和企业负责人多方沟通,达成了“企业提供岗位,政府负责引导”的合作方式。
“有家长在外务工就业不稳定的请举一下手?希望父母能回家就业的举一下手?”在官渡口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的课堂上,人社中心主任向天真正在耐心询问该班的小学生,一只只举起的稚嫩小手,承载了这些留守儿童渴盼与父母团聚的心愿。得到肯定回答后,工作人员们将一份份各类大小企业的招工传单分发到每个小朋友的手上。
向天真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将招工讯息有效传递到每个家庭,促进适龄劳动力人口就业,又能帮助在外奔波无法稳定的外出人口回家就业,对维护家庭完整,孩子健康成长都有裨益。
除了通过学校窗口投递招工信息,官渡口镇还以信息收集为起点,建立了全镇大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信息台账,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台账及初中、高中毕业未升学的信息台账,精准对接用工方和劳动方。同时,为了解决劳动力人口技能不足等问题,开办多期就业技能培训班,帮助其学的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据了解,2018年仅恩施立讯、剑锋实业两家企业在该镇招工就达到246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