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向园梦 通讯员李永衡
演出现场
“叮、叮、叮……”伴随着劳作声,只见一群年近七旬的老汉们,身穿土家蓝布对襟衣,气定神闲地在舞台上表演传统技艺,显得一派从容。
为弘扬民族传统技艺,打造巴东非遗品牌,彰显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进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4月29日,巴东县文旅局将巴东原创特色曲目《巴山的回声》搬上了“交响春夏”第七届长江三峡(巴东)纤夫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土家族打击乐音乐会的舞台。劈竹破篾、钻石磨、弹棉花、刨木料、磨桨篙……由巴山匠艺村民间打击乐团队表演的节目《巴山的回声》,把巴东土家九佬十八匠工器具、农家用具等散落民间的“活文物”带上舞台,演绎土家工匠生产生活的音乐绝响。
《巴山的回声》包含石匠、木匠、磨刀匠、篾匠、钻磨佬、弹匠6个行当,以艺术的手法再现部分土家九佬十八匠的劳作场景,表达对土家传统技艺的敬仰和礼赞。
磨刀匠(左)与篾匠(右)
九佬十八匠是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民间工匠的一个统称,看似简单的手艺,却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
在以前,佬和匠都是指有专门技艺的手工艺人,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挣钱,走乡串户,用自己的手艺服务乡民,从妇女戴的金银首饰到每个人都要用的锅碗瓢盆,可以说,手艺人靠为乡民服务谋生,乡民们也离不开手艺人的服务。
“这或许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打击乐,而完全就是一种自在闲适的生活,折射出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与幸福和美。”节目负责人张继华说道。
一颗匠心,千年传承。《巴山的回声》聚焦传统行业,让年轻一代对逝去的时代增加了了解,更让中老年观众对民间艺人的生活无限缅怀,具有朴素和怀旧的美感。
木匠
“这次机会很难得,它给我们手艺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我今天还做了几笔小生意,卖出了好几样蔑器,还有人加我微信订购了几件,感觉很开心。”来自沿渡河镇的篾匠师傅刘莫树高兴地说道。
一路走来,这些传统手艺,留给我们太多珍贵的器具。但令人惋惜的是,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传统手艺面临种种窘境,经营也愈发艰难,不再有过去的辉煌。
“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快,一门一门老手艺却逐渐消逝,或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只能在记忆中搜寻。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个节目了解我们手艺人,与我们一起将老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县文旅局局长谭勇说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