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陈祥楚 通讯员 郑建敏
夫妻俩一起磨浆
5月1日,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龙王坡安置点,居民杨绪顶和邱德娥夫妻俩正在忙着做豆腐和磨膏馃子:磨浆机前,妻子邱德娥正在磨浆,丈夫杨绪顶则拿着一块磨石在清水里磨着石膏浆,时不时往灶膛里添柴。灶膛里燃烧着的熊熊大火一如这个“夫妻豆腐坊”的生意。
“我原本还担心没生意呢,这不,‘五一’小长假期间,街坊邻居的子女都回来了,再加上有几家过喜事,都在我们这里订购了豆腐和磨膏馃子,真有点忙不过来。”夫妻俩一边忙碌着,一边高兴地说道。
夫妻俩原先居住在金果坪乡大房坪村1组一面坡上,虽说距集镇不到5公里,但每次都要翻山越岭爬坡下河,整整半天才能到集镇。“住在一面坡,出门就爬坡,或者梭下河,坡上石头多,石头一滚就下河,看得见金果坪,走要半天摸。”邱德娥用一段顺口溜介绍老家的地貌。
2014年,杨绪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又被纳入易地搬迁户,2018年初,一家人搬迁到金果坪乡江家村龙王坡安置点,住上了100平方米的住房。
然而,搬到安置房后,夫妻俩却犯起了愁。由于人生地不熟,杨绪顶找不到零工活,邱德娥闲在屋里没事做,刚大学毕业的孩子还没找到工作,读高一的学生还需要生活费。闷得慌的夫妻俩时不时拌嘴,相互埋怨不该搬迁。
驻村“尖刀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同帮扶人一起来到他家进行走访。期间,了解到邱德娥有一手磨磨膏馃子的手艺,便动员夫妻俩开一家豆腐坊。
在驻村“尖刀班”和帮扶干部的引导下,夫妻俩购回磨浆机,添置了做豆腐的家什,做起了加工豆腐、磨膏馃子、和渣的生意。
由于夫妻俩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豆腐坊深受乡邻喜爱,生意红火。
“邻居过喜事,要我给他磨7斤黄豆的磨膏,除去成本,能赚40多元;做豆腐,工艺简单些,10斤黄豆赚20元没问题。”说起加工豆制品,一向不善言语的邱德娥打开了话匣子,一边磨浆、冲膏,一边算起收益帐。
“国家有这样好的政策,等、靠、要是不能摆脱贫困的,关键要找门路,要奋斗才能摆脱贫困,撸起袖子加油干,生活才美满。”杨绪顶坚定地说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