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凌宗云: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冲锋在前参加救援

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谭黎通讯员闫虎 ) 十二年消防生涯,他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一曲曲赴汤蹈火的动人赞歌,用奉献和果敢铸就消防卫士的恢弘篇章。他是一名消防指战员,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刻绘着一名消防指战员的最高使命;他是一名中共党员,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诠释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就是恩施州消防救援支队巴东中队凌宗云。

凌宗云出生于1988年,江西省宜春市人,2007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恩施州消防救援支队巴东中队装备维护员。参加工作12年来,共参加灭火救援600余次,先后荣立支队个人三等功一次,总支队优秀士兵6次,连续四年获得总队优秀装备技师称号,2014年荣获总队十佳带兵班长、十佳岗位能手称号,2014年参加总队装备技师技能大比武荣摘两项第一,2014年参加省消防总队装备技师技能大比武,荣摘两项桂冠。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是血与火的考验。

危难时刻,奋勇在前,红门尖兵建不朽奇功

2018年12月4日18时06分,巴东县城营沱路一家餐馆突发火灾,两个液化气罐从胶管处向外喷射火焰。凌宗云意识到需要将正在向外排泄气体的气罐关闭,因为仅扑灭火苗,液化气仍将不断排出,当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极有可能发生爆炸,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冲锋陷阵

紧急情况下,他选择身穿防护服,冒着危险进入中心火场,用双手将高温燃烧的液化气罐提出火场,并成功将火扑灭,随后他带领消防指战员将其他明火扑灭,从而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他的胆量和敏捷,他的坦然与镇定,让在场的其他战友既为他担心,也为他拍手叫好。历经一次次无畏的冲锋,一次次胜利的凯旋,他浑身是胆,愈战愈勇。

由于地质条件影响,巴东全县境内分布着一些自然形成的“天坑”,这些天坑内部情况复杂,没有光源,一旦有人坠入,救援难度很大,但12年时间里,凌宗云却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天坑救人行动40余起,成功救出多名群众。

  2016年5月,消防大队接到报警,一名群众与家人发生矛盾后外出三天未归,村民怀疑他跳入了天坑,但由于天坑内情况不明,村民谁也不敢贸然进入,即使最年长的老人,也说不清天坑里的状况。

凌宗云经现场勘查发现,天坑口呈不规则形状,里面一团漆黑,进入后可能发生缺氧、绳子因折返点过多而断裂等情况,危险性很大。但凌宗云再次主动请缨,在战友配合下,捆绑安全绳进入天坑,足足在空气稀薄、深不见底的天坑里搜寻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遇难者并艰难地将遗体转移出来,让死者得以入土为安。战友们都称他为天坑“战神”。

精兵强武,业务精通,千锤百炼淬烈火金刚

入伍以来,凌宗云不畏艰难,刻苦训练、勇攀高峰。新兵的时候,凌宗云就是同批战友中的佼佼者,被老兵称为“拼命三郎”。下到中队后,他更是发扬这种精神,虚心学习请教,即使晚上,他还给自己“小练兵”加练俯卧撑、仰卧起坐、端腹等基础性训练科目,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提高。

训练场上,一次次攀爬消防梯把膝盖、小腿磕的青一块紫一块;一次次在单双杠上卷腹绕杠,手上的老茧磨破了一遍又一遍;一次次背着空呼冲上训练塔的顶层,他的背部磨出了一道道血痕,但他依然忍着剧痛完成了各项训练。战友们看见他后,都关心地劝他休息调整,但他总是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第二天的训练场上又出现他冲锋在前的身影。



日常演练

一名优秀的消防战士,不仅要体能好冲得上,更要技能好,完得成任务。对于中队编配的12大类170多种1000余件装备都如数家珍,无论是灭火器材、救生设施,还是车辆装备、破拆工具,他从理论到实践都研习了无数遍,特别是针对灭火能见度低、救灾时效性强等特点,有意识地提高难度遮住双眼练操作。日以继夜苦练、狠练,他对各种器材装备的性能、参数烂熟于胸,成为队里有名的“装备通”,多年来,他为中队节省了装备器材维护费用达十万余元。

如今,他依旧是曾经指战员们熟悉的“装备能手”,以往的荣耀并没有使他产生自满的心理,对自身的要求还是一如既往的严格,振奋和热情总是在到达训练场的那一刻开始迸发,坚持和拼搏始终显现在他坚毅的脸庞上。他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和执着的敬业精神,十二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消防这片沃土,在水与火的历练中舞动自己的青春人生,实实在在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庄严承诺,以自己至朴至纯的人格魅力,践行着一个消防人无怨无悔的选择。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不变的是那抹逆行的橙红,用忠诚、信念和汗水兑现着当好党和人民“守夜人”的庄严承诺,每个消防人正以这样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责任编辑:廖薇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