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巴东报道(通讯员 付瑞勇 张安地) 巴东县野三关镇海拔1200米,夏季平均气温21℃,有“华中凉都”美誉。
原始森林覆盖率70%以上,高浓度负离子区。绿色,是野三关的主打色。
“麻木车”停运退出奖补方案颁布出台,客运市场改“乱”归正;由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打造的湖北省首个“电动汽车特色小镇”在这里启动,60辆纯电动车和15辆纯电动旅游大巴上线,新能源电动车补给绿色能量;两条快充、慢充充电桩生产线投产,牵出新能源产业链……
野三关驶入新能源快车道,拉动绿色GDP。近日,记者走进野三关镇,探访全省首个电动汽车小镇。
告别“麻木”时代,柔性政策为绿色出行腾空间
驾驶干净、整洁的电动出租车
“我同意退出!这是我的车钥匙。”今年6月,野三关镇铁厂荒社区十六组村民田大卫来到野三关集镇交通秩序整治办公室,主动交出“麻木车”钥匙,领到5000元奖补资金。
单身大半辈子,疾病缠身,与88岁母亲相依为命。田大卫的“饭碗”就是一辆“麻木车”。在“麻木车”停运退出过程中,他从蛮横抵触到自觉支持,来了一个“急转弯”。
“麻木车”是野三关集镇一道独特街景。全镇共有1410辆,其中320辆在集镇跑客运。近10年来,“赶麻木”是集镇居民和外来人员出行的主要选择。到过野三关的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狭窄的街道上,“麻木车”占道、乱穿,小集镇成“堵城”。
司机不守规矩、车子噪音大,损害集镇形象,“麻木车”与避暑胜地极不匹配。但最为人诟病的还是不安全。野三关派出所所长李大斌说,“麻木车”从业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周边农民,加之集镇海拔高,冬季街道经常结冰,平均每天接警“麻木车”交通事故5到8起。
电动出租车公司充电站
5月5日,野三关镇发布集镇“麻木车”停运退出奖补方案。为确保集镇内载客“麻木车”有序退出,减轻“麻木车”车主经济损失,文件规定:对于2019年4月1日前登记在野三关,且证照齐全、未到报废年限、能正常行驶的载客“麻木车”,办理登记时间在1年以内、1年至3年、3年以上的,交由政府处置的,每辆分别奖补7000元、5000元、3000元。
载客“麻木车”退出,改变了集镇公共交通格局。6月11日,野三关禁止通行“麻木车”听证会上,来自镇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麻木车”司机、居民等代表,一致举手表决同意“禁麻”。“没了‘麻木车’,出行畅通了,环境好了。”“麻木车”司机谭显国表示,不仅当好支持者,还要当好宣传者。
3个月时间,272辆“麻木车”退出,累计发放奖补资金94.3万元。
“消化掉大批‘麻木车’,交通事故减少三分之一,净化了客运市场,为绿色、安全出行腾出了空间。”该镇相关负责人说,该镇正积极向县交通部门申请许可一家公交公司,通过优化站点、线路,构建集镇内方便、畅通的公交循环圈。
电动汽车登陆,低碳、低耗开启“绿色模式”
使用充电枪充电
坐过野三关“麻木车”的都有一段难忘回忆:一颠一簸像坐过山车一样。2019年,60辆电动出租车分两批上线,15辆旅游大巴投入运营。“车内干净,跑起来很平稳,特有安全感。”乘客对一身“绿”的电动出租车好评连连。
深山小镇有了出租车,还是“烧”的电,这是一件新鲜事儿。“新能源车行驶在野三关的街道上,让集镇形象和品位大提升。”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湖北有限公司恩施分公司总经理廖一兵说。
在电动出租车充电站,20座充电桩呈两排分布,悬挂的充电枪酷似加油枪。司机向大耀把车停在充电桩前,插入充电枪,在微信账号预存50元,扫码充电,30分钟充满,余额20元自动返还。
“半小时充好,充一次电能续航300公里。”向大耀算了一笔账:每天毛收入近300元,除去充电费、公司管理费,每天收入150元左右。开了5年“麻木车”的向大耀称,以前辛苦忙碌只跑回了油费,这次“油车”转“电车”,真的赚了。
检测充电桩质量
电动车没有尾气排放,算得上低碳、低耗的实力新秀。据理论估算,首批电动出租车预计每年可节省燃油143.66万升、减排二氧化碳4252.13吨,从源头上为“凉都”生态环境减负。
张波英于今年6月考取出租车从业资格证,租了一辆电动出租车跑客运。“没了‘麻木车’,街上不吵了、不堵了,外地游客称小镇也时尚。”张波英经常接送游客到森林花海、四渡河大桥、石桥坪等景点。
创建湖北省首个“电动汽车特色小镇”,电动出租车是一张绿色名片,也是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目前,国网公司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安全教育课,开展文明礼仪培训,引入智慧出租车管理系统适时监控,让电动出租车真正成为集镇居民、游客出行的“私家车”。
电动车取代“麻木车”,只是按下了低碳、低耗“绿色模式”的启动键。据介绍,国网公司还将向巴东县内神农溪、巴人河等景区投放电动换乘车,让电动公交车加入城市公交车队伍,在探索运用电动新能源野三关实践的基础上,再向全州各县市复制、推广,让新能源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开启绿色生活。
新能源行业倒逼汽车供应链重构 引爆充电桩市场
博宇工贸充电桩生产线
走进巴东经济开发区青龙桥工业园博宇工贸生产车间,两条快充、慢充充电桩生产线正在赶制订单。工人王安琴站在贴片机前,在电脑上熟练录入程序,按键启动,一分钟就能贴好1张主板贴片。
电动汽车倒逼汽车供应链重构生态,“充电桩”在链条前端诞生。博宇工贸作为汽车零配件制造商、服务商,站到了新能源行业的风口:引进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生产线,成为鄂西首家从传统汽车配套转型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企业。
“野三关是电动汽车下线的第一站,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推动新能源企业搞研发、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博宇工贸负责人胡典兵说。
在绿色转型中迎来“第二春”,博宇工贸一路向前:2016年10月,新能源充电桩正式投产;2017年,交流充电桩控制板控制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8年、2019年,充电桩从量产转向满负荷提量扩产……
翻开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博宇工贸用“工匠精神”书写传奇。从与江苏金彭及江苏淮海合作,成功打响进军新能源领域第一枪。目前,该公司节能汽车配套产品研发及制造项目成为全州唯一的省级重点项目。
智慧交通在线监控
低能耗、低成本,是博宇工贸抢滩市场的压舱石。2019年7月,巴东县委书记单艳平带队到河南国家电网许继集团商谈深度合作事宜,达成采购博宇充电枪协议,并与博宇共同成立西南地区生产和营销中心。
2018年,博宇工贸累计销售充电桩近1000台,实现产值2000万元。“博宇”充电桩陆续在上海、安徽、武汉、宜昌、巴东及周边地区投入使用,前景一片光明。
整顿客运市场、电动汽车上线、充电桩生产线投产,这是野三关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行为逻辑,也是新能源产业链延伸的行动路径。“高山气候让野三关引爆了‘清凉经济’,新能源产业引领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凉都’本色不变。”巴东县委常委、野三关镇党委书记伍晓锋这样阐释。
(责任编辑:廖薇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