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巴东报道 (特约记者 陈江 通讯员 侯前厚) “选择教育,我不后悔。做一个乡村教师,我很快乐!”这是记者在与巴东县官渡口镇水田垭小学校长胡国友交谈时,他嘴边总挂着的一句话。
从教32年,从普通教师到一校之长,年过五旬的胡国友走过一段精彩的教育历程。1988年师范毕业后,他先后在地处官渡口镇偏远乡村的蔡家小学、水田垭小学执教,长期担任校长。这些年,同事走了一茬又一茬,胡国友却一直在坚守。
蔡家小学是一个典型的村级小学,胡国友在这个学校工作过14年。期间,他带领全校老师按照“一无两有八配套”标准,改善办学条件,规范软件管理。经过努力,蔡家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2002年秋,胡国友调入水田垭小学。当时,水田垭小学没有围墙,办公条件简陋,师生们住在潮湿阴暗的石墙屋内。
胡国友带领校委会班子,对学校进行规划,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经过多方协调,水田垭小学面积不断扩大,新建了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公租房、学生食堂和标准化宿舍,实现了封闭式管理。
借着国家“改薄”机遇,这些年,水田垭小学改建了运动场,实施了绿化工程。如今的水田垭小学,教师安心教书,学生开心学习,成为师生生活、成长的乐园。
胡国友长期担任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他大多利用假期“托关系”办事。暑假期间,他经常往返于县城、集镇和学校之间,办理学校建设的相关手续。
作为校长,胡国友深知自己的第一身份是教师。他带头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经常主讲公开课、研讨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他执教的网课曾被州教育局评为“优课”。这些年,胡国友所任教的班级成绩一直位居全镇前列。
在地理位置偏远的情况下,水田垭小学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得以长期保留。“这所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质量较好,我愿意将孩子留在这里读书。”经过再三考虑,一名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作出选择。
二年级学生赵佳莉是个孤儿,家住官渡口镇赵家湾村6组。她常年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生活极为艰难。胡国友了解情况后,主动对她进行资助,还经常到家里去看望她。“六一”期间,他还联系爱心人士对她进行帮扶。
胡国友总是竭尽全力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困难。在自身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他就主动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学生捐资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胡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他更像我们的爸爸。”“遇到困难,找胡老师!”孩子们将胡国友当成最亲近、最贴心的人。听到孩子们的赞誉,胡国友感到很幸福。
2011年以来,胡国友先后4次被镇党委政府表扬为优秀校长。2013年,他被县委县政府表扬为先进工作者。“既然选择了教育,我就会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山区孩子成长成才出一份力。”谈起今后的打算,胡国友语气坚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