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黄华 特约记者 谭平)7月21日,巴东县沿渡河镇,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晌午时分,正在休息看电视的官田村二组村民官发群家中忽然迎来两名“不速之客”。他们头带草帽,手持工作袋,汗流夹背,进门就热情拉起了家常。
“在休息啊,老官。蛮舒心嘛。”到访者表明了身份和来意。原来,他们是县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这次专门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所思所盼。
得知是纪检干部上门,官发群顿时喜笑颜开。官发群曾是该村茶产业推进的“铁门槛”,不仅排斥产业建设,还对干部颇有微词。去年,在纪委扶贫干部的不断开导下,他开荒建起6亩茶园并流转给当地茶企,半年仅工资和流转费用就收入8000多元。“60多年,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官发群感慨道。
收入提高了,危房改造等补贴资金是否到位?住院报销落实没有?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通过查看扶贫手册、核对“一本通”存折、房前屋后看帮扶成效,核查人员共对安全饮水、住房安全等11个方面的42项问题逐一进行了核查。
“你们太过细了。现在干部作风好,我们该享受的都享受到了,日子好过!下次来,一定要多坐会儿。”分别时,官发群送了又送,久久不愿离去。
“现在党的政策好,干部也落实的很到位。”谈起党的政策,花妮村贫困户童昌海说不完的感恩话。童昌海一家五口人,因病致贫,家中的土坯房成了危房。今年初,在驻村“尖刀班”的帮助下,为其争取了危房改造资金1万多元,加上两个孩子出门务工,家里的经济来源得到改善。童昌海便在原土坯房旁修了一栋两层平房。如今,童昌海一家在党的政策的关怀下,逐渐摆脱了贫困。
同样的场景,出现在罗溪坝村二组。当晚,两名纪检干部相互为伴,带着笔记本和手电筒,一路步行,敲开了该组10多户村民的家门,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个。“这种作风太扎实了!”村民田庆祥由衷称赞。
在罗溪坝社区扶贫工厂,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和贫困户就业情况。近年来,罗溪坝社区积极探索践行“政府+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易迁户家门口建设扶贫工厂,巧妙转变人口压力为人口红利,让社区居民“楼上居住、楼下上班”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目前,社区共有7家扶贫工厂,有效解决了全社区300人的就业问题。
这一个个生动场景是县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扶贫领域“扫雷”行动的具体实践。围绕“村出列、户脱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等开展情况,县纪检监察干部不管男女、不论年龄,白天冒着酷暑,夜晚披星戴月,不停奔波在扶贫监督第一线,逐村逐户对政策落实走样、信息不精准等“雷区”进行地毯式排查,特别对易迁户、低保户、住危房户、最边远户等进行重点走访。“
县纪委监委牵头,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扫雷’行动,对我们工作是一种促进。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交办的问题立行立改,确保以问题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罗溪坝社区“尖刀班”班长周小平说。
田间地头、山林陡坡、最边远户家中……留下了县纪委监委干部一路跋涉的串串足迹,以及俯下身子问难帮困、宣讲政策的声音。两天时间里,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共入户走访村民19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和问题100多个。这些问题由县纪委监委统一交办到沿渡河镇政府及所在村进行限期整改。
“为确保‘扫雷’行动取得实效,整改结束后,我们将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对仍存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刀刃向内,从严追责问责走访入户相关责任人。”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张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