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巴东(王祖满 摄)
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焦国斌)近年来,巴东县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文化引领、产业兴县、开放包容”发展战略,在“绿”字上做文章,在生态旅游和生态茶产业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之路,全力打造三峡库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峡江“绿” 守护良好生态7月26日,在巴野公路连三坡服务区,绿化带里的花朵编织了一道花网,一簇簇盛开的花朵色彩缤纷、芳香扑鼻。在一旁的服务区,车辆成排停放,前来游玩的游客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拍照留念。而在以前,这里只是一个弃土场。
“经过设计,我们把它打造成了一个服务区,因为道路沿线有三十多公里没有一个休息的地方。”巴野公路绿色生态旅游配套工程项目副总经理吴波介绍说。修建巴野公路造成沿线植被破坏,公路部门迅速启动绿色生态旅游配套工程,修建服务区,对边坡进行绿化,让公路沿线复绿。
为保证公路沿线花开四季、绿意盎然,养护人员不间断、不定期对巴野公路沿线绿化树木及花草进行浇水和修剪。33公里的巴野公路沿线,绿化面积总共约80多亩,栽植银杏树、紫薇及其他乔木共2600多株,实现了“车行路上、路在景中”。
路在景中
花香引客来。良好的生态让村民致富有了捷径。在巴野公路旁,丹丹农家乐老板田恒三和妻子正在店里忙个不停。以前,田恒三一直在外打工,看着家乡变美了,他便回乡开起了农家乐,销售苞谷、土豆、土鸡等土特产品。
“我们这里不仅是高山,绿化环境好,这里也有服务区,很多人都来我们这里休息,再吃点东西,现在我们每天都忙不赢,每天可以收入1000多块钱。”田恒三一边烤着土鸡一边乐呵呵地说。
巴野公路是巴东良好生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东县加快公路沿线绿化,实施护岸林建设、岸线复绿,加速推进库岸综合整治,新增绿化面积2310亩;到2020年,巴东将在县域内长江干流沿线第一层山脊线内建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紧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个“牛鼻子”,让绿色进城、上路、下乡、驻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气“旺” 擦亮旅游品牌
绿色是巴东的底色。在巴人河景区,当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良好的生态,大力发展旅游业。
“巴人河景区作为全域旅游战略的一份子,一直秉承着,生态保护优先和永续发展的原则,整个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7%,所有的项目设置,包括高空滑索、溜溜滑道以及激情漂流,还有休憩设施,都在景区的大山大水之间。”巴人河景区副总经理曹熙斌说。
自2016年以来,景区不仅注重提档升级,还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宋秀福是茶店子镇朱砂土村十一组村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看到自家门口建了景区,他回到家里,应聘到景区做电工。“我在外面打工,工资年底大约七八千块钱,现在在巴人河景区,做专业电工每年可达到3万左右。”宋秀福高兴地说。
巴人河景区(谭德魁 摄)
景区的营运,不仅吸引了周边6个村36人在这里就业,也让“茶店牛肉”远近闻名。“今年,已经接待了一万多人,一个月收入三四万块钱,如果不发展旅游行业,我们这边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一个企业带动了一个产业,也带领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宜鑫酒店老板邓习康在景区入口办起一家酒店,生意十分红火。
“作为旅游开发,肯定以生态资源、山水资源为基底,再开展一些项目活动。良好的资源和优质的环境,是所有广大游客的需求。”曹熙斌说。从2017至2018年,景区带动茶店子镇新增了32家服务型企业,带动综合性收入近2000余万元。
发展生态旅游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2018年,巴东累计接待游客869万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66.64亿元。“下一步,巴东将坚定不移加快景区建设、狠抓宣传营销、行业管理、招商服务,进一步擦亮“秘境巴东”品牌,努力实现巴东旅游高质量发展。”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谭勇说。
产业“兴” 建成茶业银行
“经过专业测量,这棵古茶树树围有一米,像这样的古茶树,还有近1600多株。”在溪丘湾乡甘家坪村罗圈岩,落溪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州一边拿着卷尺量树围一边告诉记者。
甘家坪村是茶叶村、革命老区村和重点贫困村,这里茶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悠久,也是巴东目前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古茶园。借助良好的生态,当地还将荒地改造成了梯田。在溪丘湾乡大石板易迁安置点,村民正在茶园除草,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已经改造成了百亩梯田,种上了优质茶苗,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昔日荒地变良田
投资680万元的坡改梯项目,让昔日的荒地变身一片致富的沃土,贫困户王昌芬就是受益人之一。王昌芬家住甘家坪村九组,以前一直在浙江打工,随着坡改梯和易迁项目的进行,王昌芬回到家里,不仅靠种植6亩茶叶增收,还在茶叶基地打工获得收益。“在这里帮忙除草,盖薄膜都能够挣点零用钱,一年差不多有一万块钱的收入。”王昌芬说。
和王昌芬一样,大家都靠稳定的致富产业增收。为把产业做大做强,村里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特色,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制作、统一销售渠道,严格筛选、分类、装袋和包装等工序。
生态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产业。依托甘家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和大石板“坡改梯”项目,该村还将升华甘家坪红色历史,挖掘古茶树经济潜力,向茶业名村、贡茶村、示范茶园村等目标冲刺。
游览茶园
“我们公司目前有茶叶面积2500亩,预计明年发展到3500亩,年产鲜叶220万斤,产值达到2200 万元,可带动600多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0元。”杨州介绍说。
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外地客商到巴东发展茶叶产业。2018年,湖北九端茶业有限公司看中茶店子镇的土壤、光照等环境,从广东潮州引进并栽种了单枞茶,带动巴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为我们这里地势条件,生态环境比较好,适合种植单枞茶,现在已经发展了3000多亩单枞茶。”湖北九端茶业有限公司茶园管理负责人许才文介绍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巴东县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之路,蓝天碧水间、绿水青山下,一本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张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