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

1928年2月至1933年6月,贺龙、段德昌等率部曾9次进入巴东,5次屯兵金果坪,以巴东金果坪为根据地,在巴东、建始、鹤峰3县交界区域建立湘鄂西苏维埃政权,革命烽火风起云涌。在这些不平凡的岁月里,段德昌与老区金果坪有诸多历史渊源。


段德昌,1905年出生于湖南南县九都山九屋厂,幼年丧母。父亲早年留学日本,后长期在外当小职员。由祖母抚育成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由毛泽东介绍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1926年6月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一师政治部工作,参加北伐战争。1927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在南县、华容、石首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同年冬由南县转往公安,作公安县委书记。曾介绍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五师一团团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6月起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率部依靠人民群众,在洪湖地区利用湖汊交错、苇林茂密等自然条件,开展游击战争。他同周逸群一道,创立“敌来我飞,敌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游击战术。1930年2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副军长兼第一纵队司令,与军长邝继勋、政委周逸群等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


1930年7月成立红二军团时,任第六军政委,不久改任军长,率部参加东进和南下作战。12月,红二军团在杨林市一带作战失利,他收容和带领失散人员返回洪湖,任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赤色警卫总队长。在苏区遭受国民党国重兵“围剿”且大部丧失的严峻形势下,和周逸群重整部队,组建新六军(后改为独立团),依靠群众,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避强击弱,连战连捷,相继挫败国民党军第一、第二次“围剿”,恢复和巩固了洪湖苏区。


“段德昌是理论与实战兼长的军事家,总结了一整套水上、平原游击战术,从而成为我军军事史上最早从事水上游击战争的军事将领。”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4月独立团扩编为红三军第九师,他任师长。乘蒋桂军阀混战之机,指挥部队向江陵地区进击,收复大部分失地。同年秋挥师北上,接应贺龙所率红三军主力回到洪湖。同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2年上半年,段率红军九师在洪湖地区歼国民党军1万人,获枪8000余支,俘徐庭瑶部四师十二旅旅长张联华,四十八师一四四旅长韩昌峻,全歼川军范绍增师,范化装成农民骑水牛逃走。至此,洪湖中心苏区得以巩固,鄂西军民称段为“用兵如神”的常胜将军。其后,几十万国民政府军对洪湖发动第四次“围剿”。中央分局贯彻“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路线,轻视游击战,只打阵地战,红三军损失惨重。主力突围,转战豫西南、陕南,行程7000余里。时天寒地冻,弹少粮缺,战斗频繁,但红军且战且走,夺路疾行。段率九师负责断后,掩护主力转移。


1932年12月21日,在巴东县的官渡口至西瀼口一线渡过长江,后行军到金果坪安营。1933年1月初进鹤峰。段率九师迅速恢复湘鄂边苏区,先后在金果坪、邬阳关、走马坪、太平、麻水红岩坪、下坪留驾司等地驻扎、战斗,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深得人民群众拥戴。1933年1月,红三军强攻桑植失利,退回鹤峰。湘鄂西中央分局负责人夏曦独断专行,在红军中进行第三次“肃反”,指责“党和苏维埃的干部十分之九是改组派”,要迅速解散红三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部。把进攻桑植失败归咎于段德昌。段严厉指责夏曦说:“你把红军搞完了,苏区搞光了,还要解散党,你是革命的功臣还是罪人?”此后,段还多次以湘鄂西军委主席团成员的身份陈述分兵恢复洪湖苏区主张,指出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夏曦认为段是执行“国际路线”的障碍,是改组派。


1933年3月24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巴东县金果坪开会,宣布解散红三军中的党团组织,湘鄂西苏维埃是反革命把持的团体,红九师为改组派把持。3月25日,“肃反委员会"以红三军军部名义通知正在宣(恩)恩(施)鹤(峰)边界指挥战斗的段德昌到邬阳关参加军事会议。段带警卫班马不停蹄赶到邬阳关陈家棚中央分局驻地,进门即被解除武装,遭受严刑突击审讯,段震怒力争,他坚贞不屈,严正申明:“我对党是忠诚的,历史定会作出公正结论。”被拘押后,即被押送金果坪。


5月1日被“肃反委员会”杀害于金果坪江家村,时年29岁。这位英勇善战,顾全大局,忠贞不二的中共的军事战将,没有战死在疆场,却惨遭在“左”倾路线的屠刀之下,令人扼腕叹息。1933年6月20日,王炳南被害于鹤峰县麻水板栗树坪,时年41岁。


段德昌被害后,苏区人民在他的坟前偷偷地栽下29棵青松。在一个漆黑之夜,红九师政委宋盘铭来到段德昌坟前,默默吟诵着自己含泪写下的诗句:“这里挺立着真理的战士,这里安息着伟大的灵魂……”


段德昌牺牲的噩耗传到了洪湖,洪湖人民纷纷用各种方式痛悼英灵。人们在渔船上供着“段德昌在此”的牌位:“生为民死为民为民而死虽死犹生,爱洪湖战洪湖因湖负屈英魂常在。”从此之后,洪湖人民每每下湖打鱼,网网不空,日日船满。


湘鄂边各县群众听说英雄遇难,个个悲痛,也都纷纷立牌位,寄托哀思。正是:“英雄英灵何处寻,江河大地寄忠心;宏图未展身先死,常使人民泪满襟。”


金果坪的黄德凯为段德昌将军送灯(亮)三年,实属不易,实在难能可贵,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黄德凯的父亲叫黄维洋,原是建始人,后来搬到马家的小地方祠堂包居住。段德昌和他的部下曾在黄德凯家中居住,并与黄维洋结下革命的友情,黄德凯当时还只有17岁。1933年5月1日,段德昌在江家老屋被夏曦审讯过后,将段德昌夫妇(夫人刘氏)及两个警卫员捆着押到祠堂包执行死刑,刘氏因身怀有孕(遗腹子段传兴),幸免没有一起殉难。


段德昌被杀之后,黄维洋为了报答与段相识之义,不想段的尸骨露于荒野,就在段德昌和他的两个警卫员殉难的地方,挖了个大坑,将他们掩埋。黄维洋对儿子黄德凯说,段德昌师长是为人民大众利益而死的,是蒙冤遇难的,他又是远方人士,这里无亲无故,从今以后,你就按照我们马家当地的习俗,为他送灯(亮)三年,不枉我与他相识一场。


自此以后,不论酷暑,还是严寒,不管是狂风,还是暴雨,每当夜幕降临,段德昌的坟前就亮起了灯光……这是信仰与信念的坚守,这是大爱与奉献的传承,这是军民鱼水情深与生死相依的传奇!


1945年,中共中央在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任弼时详细介绍了段德昌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事迹,闻者无不潸然落泪。同年,党的七大正式为段德昌同志恢复名誉。曾任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孙桌清,在其所著《共和国不能忘怀》一书中披露了一段史实:对于段德昌这个军事英才死于“左”倾错误,毛泽东多次表示惋惜。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前,毛泽东在听取彭德怀和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的汇报,当话题转到段德昌时,毛泽东激动得两眼泪花,汇报不得不中断,改日进行。


1981年7月1日,在建党6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提报告中特意提到段德昌,追思这位红军早期著名将领。1989年11月,江泽民代表中央军委宣布,段德昌为中共33名军事家之一(后增至36名)。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曾说道:“许多同志被扣上‘改组派’‘反国际’‘反革命’的帽子,惨遭杀害。其中师以上的干部就有万涛、柳克明、段德昌等10余人。明明知道他们都是好同志,但就是救不了他们的命。当夏曦以‘改组派’的罪名杀害段德昌同志时,我实在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同他激烈争辩,可还是无济于事。段德昌同志被害时,他望着我失声痛哭……这个血的教训,我是永远也忘不了的。”


1952年8月3日,毛泽东亲自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书。算是对英灵的慰藉。


如果大家到过金果坪,在红三军烈士陵园后山的小树林中,可以看到段德昌烈士之墓。墓前有一副挽联:“青山绿水留浩气,苍松翠柏慰英灵。”老区民众为了怀念段德昌烈士,将当地一所中学更名为“段德昌中学”,让其精神传承久远。


我们追寻和回忆他们,帮助打开被尘封的历史,旨在与大家了解那段不平凡的过往,分享那些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品格。使其从中悟出营养,以释存史育人之怀。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愿段德昌及千千万万烈士,在九泉下安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