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李君:党建引领 建强支部“堡垒”

李君(左一)和村民交流

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谭元敏 向锋)“李书记开始到村里来的时候,我还没瞧来,现在我们村里水泥路都通到了家门口,有了核桃、梨子产业,我们的荷包鼓起来了,村里也是一天一个样。”说起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君,该村贫困户向群满是称赞与感激。

2015年,李君考入了县妇幼保健院,同年12月他被单位派到土店子村开展扶贫工作。

刚驻村时,李君发现土店子村无主导产业、无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当时全村就一条泥巴路,老百姓百分之九十都是土坯房,连村委会都是80年代的老房子。”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给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当头一棒,工作一时陷入被动,不知从何“下手”。

“我经常和村里的书记写规划到半夜两三点,只有规划确定了才有发展方向。”在帮扶单位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帮助下,李君逐步理清了思路,信心也建立了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百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16年,李君在担任土店子驻村第一书记后决心从党建入手,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引导党员当致富典型和标杆,聚合起一股榜样力量。

“抓好党员、思想、群众,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全村的发展就有希望了。”围绕村里的长远规划,李君联合村支“两委”,利用支部主题党日这个“舞台”,首先转变党员的思想觉悟,通过组织党员到外地“取经”,让大家对本村的差距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增强大家奋斗的积极性。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村党员的思想不断转变。既是党员又是村民小组长的谭光荣,当好百姓身边“和事佬”,为村民解心结;79岁的老党员张福先“爱管闲事”,街坊邻居吵架时相劝叫停,对子孙严加管教、传承孝道;年轻党员谭军当“说客”,说服群众不种包谷、洋芋,改种梨树、喂黑猪……

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让党员亮身份、挂牌子,李君发动40余名党员担任编外调解员、脱贫示范员、政策宣传员“三员”角色,把精准扶贫的党建动力分解到支部每名党员,打造党建扶贫升级版。

扶贫路上不落一人,李君在扶智、扶志的标本兼治思路下,实行“靶向治疗”,拔掉穷根。

54岁的向昌志是村里的五保户,享受国家兜底政策的他开始产生依赖思想,生活质量较差。

“你有劳动能力,可以出去挣点儿钱,让生活过得更好一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君带着米、油等物资入户给向昌志做思想工作,经过多次走访,向昌志逐渐醒悟。

同时,一只手“刨”出小康路的“独臂斗士”向继端、土里“刨金”种蔬菜的谭光奉夫妇、把庭院变身葡萄园育“富果”的向琼、靠山吃山饲养生猪当“猪倌”的黄祖传等村里的一个个致富榜样也逐渐感染了向昌志。

现在,向昌志在李君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每天只有100元,向昌志还是干得很带劲。

如今,在土店子村,一个争摘穷帽、争出列的方阵正迅速成长,“脱贫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

思想转变了,产业也快速发展。如今,土店子村建设了500头黑猪的生态养殖园,打造了集观光旅游、田间课堂、科普示范于一体的500亩“双臂式棚架”梨园,绿色产业正在崛起,全村逐渐“蜕变”为支部强、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幸福乡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看看村里的变化,老百姓脸上洋溢的幸福感,多年的耕耘终究还是会收获的。”谈起这些年,李君一脸满足。

(责任编辑:段磊)

(作者:云上巴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