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重走红军路
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焦国斌 邓雅君 特约记者 陈祥楚)巴东县金果坪乡,不仅是湖北省300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也是巴东县恩施州“五八思源工程”唯一的老区乡镇。自古有“一脚踏四县”的美誉,是恩施名副其实的“西部门户”。
近期,金果坪乡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他们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听红军故事,缅怀先烈,涤荡心灵。“金果红路”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首选地。
10月24日,解说员谭小雨像往日一样,引导前来参加第20批主题教育的队伍。大家重温入党誓词,注目凝视,缓步绕行,瞻仰烈士纪念碑。谭小雨走在队伍最前面,为大家讲述着红三军的革命历史和英勇事迹。
谭小雨是金果坪乡江家村小学的一名老师,为支持红色文化公园建设,她当起了重走红军路的解说员。
“自公园建成以来,这里每天都有党员职工前来走红军路,每次都要陪着从山脚爬到山顶,有时候一天要爬好几次。”谭小雨说。
红军路的起点为红三军烈士陵园,途经贺龙旧居、红军泉、红三军烈士就义地、段德昌烈士墓、红三军保卫局、红军亭、官兵岭战壕、界岭碉堡、悟心亭九个参观点,历时一个半小时,行军三公里,最后到达胜利大队。
追寻先烈遗迹
金果坪乡位于巴东县最南端,地处清江南岸,东与五峰县牛庄乡、南与鹤峰县邬阳乡、西北与建始县官店镇接壤,自古有“一脚踏四县”之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屯兵驻扎金果坪乡,曾设红三军军部于江家村,共和国一号烈士,我国36位军事家之一的段德昌烈士就殉难于此。
2019年,金果坪乡利用美丽乡村项目打造“金果红路”,并以“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听红军故事”等为主要体验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胜利大队”是金果红路的终点站,由原旧校改造而成。在“胜利大队”中心位置有一处水池景观,从天空中俯瞰,它的整个造型是一只眼睛,黑色的瞳孔,白色的眼球,造型生动,用鹅卵石堆成的睫毛,最核心的部分是在它的瞳孔处生长着一棵大树,这处景观在当地被命名为“金果之眼”。
“金果之眼”寓意满眼尽绿,展示着金果人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除了“金果之眼”,当地还对这里的一切进行了别具匠心的设计。路灯红色飘带形似“红”字,灯箱外壳像一个“昌”字,既是纪念段德昌同志,又寓意着金果未来红红火火、繁荣昌盛。这里还有一口水不缺也不盈的“谦缸”,寓意党员干部生活和学习中既要查漏补缺,还要谦虚谨慎。
《德凯送灯》红色故事讲述者黄克杰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我父亲黄德凯给段德昌师长送灯的故事。”在“胜利大队”的大食堂内,一块黑白电视造型的电动幕布缓缓升起,一位年迈的老党员为众人讲述着金果坪《德凯送灯》的红色故事。
讲述《德凯送灯》的演员叫黄克杰,就是故事主人公黄德凯的儿子。现已72岁高龄的黄克杰原是金果坪乡原下村湾村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一直想把金果坪的红军故事讲出去,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作为金果坪乡人,我们要把金果坪的红色故事一代一代地讲下去。”黄克杰说。
吃“红军饭”是“胜利大队”的文化大餐。红军饭都是特制的土碗,“巴山飞渡”“军长抵棍”“五串铜钱”“梦回洪湖”等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压轴菜“乘风破浪”更是别具匠心。一艘红船行于江中,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寓意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吃着一道道红军菜,听着一个个红军故事,一顿补充红色基因精神之钙的大餐让人回味无穷。
刘小明向后辈讲述红色故事
“我们由村集体公司经营‘金果红路’和‘胜利大队’,就是要始终坚持传承红色文化的初心,看到每天有这么多党员干部来开展活动,我觉得很值得。”江家村党支部副书记、村集体经营公司经营法人刘小明说。
在“胜利大队”,厨师和服务员都是村里的贫困户,他们在这里每个月可领到3000元以上的工资。“胜利大队”所用食材均来自当地老百姓种植的,这也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如今,来这里体验、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回去后也不忘支持老区建设,纷纷为老区发展建言献策,为金果坪乡争取帮扶资金,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修缮和保护红色革命遗址群,建设红三军革命文化纪念馆和教学研基地,抓好陈列布展的工作,打造全州乃至全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东县金果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卢宗旺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廖薇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