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变化】扶贫春风拂巴东 千山千水貌不同

编者按: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巴东县各部门、各乡镇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全县农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即日起,本网将推出“脱贫攻坚看变化”栏目, 全面反映全县脱贫攻坚的新变化、新机制、新作风、新成果。

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谭伟林)长江碧波环绕,两岸层林尽染。初冬的巴东美得格外静怡。

新建的茶店子水厂全貌

在这个全县整体脱贫决战决胜的冲刺期,在南北纵横800余里的巴东大地上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扶贫干部和群众忙碌的身影。

历时几载。伴随着扶贫干部奔走的脚步,村里老乡勤劳的汗珠,社会各界慷慨的援手。巴东各个领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巴东正逐步拔出深陷贫困泥潭的“双腿”,向着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奔跑。

吃水贵如油,找水来过年。这是对茶店子镇朱砂土村群众曾经吃水难的真实写照,朱沙土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一源难求,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为吃水发愁。

“以前我们要走几十里路去背水,一个来回就要几个小时”,家住朱砂土村11组的唐英经历过背水吃的艰苦时期,那个时候取水点偏远,道路狭窄,吃上水要花费不少力气。“吃水难”的问题让村民历尽艰辛。

近年来,条件稍好的村民开始自建蓄水池,但是吃水全靠“老天爷”,遇到旱季吃水还是会有困难,而且水质难以保障。

为切实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真正实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2018年8月,投资约6000万元的茶店子供水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施工队攻峭壁、战高寒,铺设15500米主管线,采取跨镇取水,将绿葱坡镇中村纸厂沟地表溪流引入茶店子镇。

管线铺设必经高山、峡谷,多为悬崖峭壁,施工环境险恶。在离河谷1000多米高的朱砂土村岩口子,管网需要建设在几乎垂直90度的百米悬崖上,施工难度难以想象。施工队战晴天,抢雨天,攻克种种技术难关,用不到一年时间建成供水工程。

朱砂土村岩口子管网铺设在垂直90度的百米悬崖上

“现在水龙头一打开就有自来水了,比以前方便多了。”唐英打趣地说,现在挑水的扁担和桶可以放进文物馆了。

“茶店子供水工程今年9月正式运行,运行三个月以来情况良好,通过水厂管网延伸项目的建成,目前茶店子供水工程覆盖了全镇14个村,解决了全镇1.4万人用水难的问题。”茶店子供水工程业主代表屈超介绍道。

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巴东将解决群众用水安全放在重要位置,自2016年以来,筹措资金5.8亿元,建设较大水源工程7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223处、分散及单户供水工程13971处,解决13.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和21.35万人的饮水巩固提升问题,其中饮水不安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万人。全县农村居民饮水条件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均达到国家脱贫验收标准。

从空中俯瞰野三关镇葛藤山村,一条4公里的柏油路从山脚一路蜿蜒连接到山腰间,犹如一条丝带贯穿于整个村子。从土泥路到柏油路,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温暖了群众的心田。

“以前我们去野三关要从麻沙坪、木龙河走,最低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家住葛藤山村5组的邓维新一辈子生活在大山之中,虽然葛藤山村的一些高处能看见野三关,但不便的交通让这个目所能及的乡镇变得格外遥远。

葛藤山村和秭归县接壤,由于交通条件差,这里曾是野三关镇最偏远和落后的村落。2017年,巴野公路建成通车,这条穿境而过的县级交通“大动脉”拉近了葛藤山村民与外部世界的距离。

“我家看得到巴野路,但是走路还是要很长时间,村里都是泥巴路,还要绕来绕去”。葛藤山村6组村民邓贵春家住巴野路沿线,两年前,刚建成的巴野路改善了全村交通条件,但是村级道路建设的欠账无法让整个村子和这条公路形成无缝连接。

也就是两年前,村里加大村级道路建设的力度。村级道路的不断延伸和升级,让“毛细血管”和“主动脉”形成了有效的连接。

蜿蜒在葛藤山大山之中的柏油路

“现在路都修到家门口了,交通确实方便了,原来别处都只搞3米宽的路,现在我们这儿搞4米5的柏油路,对我们支持蛮大。”邓维新介绍道,如今,从他家坐车去野三关,耗时最长的一次也就20多分钟。

“截止目前,投资1500余万元硬化道路40余公里,投资150余万元修建砂石路70余公里,基本实现村级主干道硬化全覆盖,砂石路全部通组”。葛藤山村村主任邓明浩介绍了近几年村级道路建设成绩单。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县凝心聚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打通连接农村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筹集12.85亿元,实施通畅工程3000公里,整修砂石路面2600公里,改造危桥26座,完成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建设930公里,322个行政村均已通沥青(水泥)路,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2018年被省交通运输厅表彰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16-2019年,巴东投资9.13亿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738.33公里,新建及改造变压器2290台、容量236.495兆伏安,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2652.568公里,供电卡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18-2019年,新建和改建4G基站760个,累计建成4G基站1845个。自2015年以来,累计实施危房改造34395户,全力实现“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的目标。

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大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难中之难。巴东聚焦基础短板建设,通过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让全县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攻克这道难题。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器”。作为全省、全州脱贫攻坚主战场,巴东县委、政府一以贯之地把产业开发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厚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努力促进贫困群众脱贫与深度贫困区域协同发展,以遍地开花的产业开发,阻断贫困发生动因。

依据县域产业特征、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将惠及千家万户的特色产业划分为柑橘、茶叶、药材、农旅4大产业片区,同步发展。

到2018年底,全县实施柑橘品种改良5000亩、管护10万亩,开展晚熟品种栽培试验1000亩,全年累计发展柑橘10.6万亩,同比增长19.9%,续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生产基地,“巴东椪柑”获湖北省著名商标。全年新建茶叶基地5.505万亩,其中绿茶3万亩、白茶1.005万亩、单枞1.5万亩,改变了全县绿茶“一枝独秀”的现状,全县茶叶面积已达12.405万亩,茶叶产量3139吨,引进福建正山堂、浙江安吉白茶、湖北九端茶业等知名茶企,成功注册“巴东郡贡茶”地理商标,跻身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药材基地面积达24万亩,同比增长17.4%,成功举办恩施(巴东)中医药产业大会,与中南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药材产业合作协议。

东瀼口镇羊乳山村300亩抹茶基地

近年来,全县的产业攻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巴东路径”的步履愈走愈坚实。4大特色产业片区的骨架纵横拉伸,规模集群效应明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臻完善,扶贫脱贫成效凸现。

2014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1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53995户172896人。经过历次扶贫对象动态调整,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6756户182746人。截至2018年底,累计实现87个贫困村出列、40367户13644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39.09%降至10.5%。2019年,通过县级自查自验,可实现31个贫困村出列、15546户44807人脱贫,留存843户1498人,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可降至0.34%。

内筑发展之基,外行富民之策。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杭州等地的支援帮扶下,巴东在各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各项数据指标向着全县脱贫摘帽的目标迈进。巴东社会各界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变化换来了群众的点赞。群众的笑逐颜开和满意度的提高是对巴东最好的嘉奖。

(责任编辑:赵丹)

(作者:云上巴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