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厚重的云雾弥漫着山乡。
“走,我们到三组去看看。”巴东县沿渡河镇石喊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章晋佩再也按捺不住焦急的心,邀上村副书记田昊,一头扎进大雨中,驱车前往三组,查看新修的村级公路。
越野车一路蜿蜒行驶,约十分钟后,来到三组,章晋佩和田昊下车顺着公路一路查看,排洪沟里泥沙、杂草淤堵,公路上积水如泼。“天晴了一定要想办法把排洪沟修畅通,组织村民分段养护。”章晋佩说。
2019年,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章晋佩和村支两委积极争取资金195万元,硬化3组、7组、14组组级路6.5公里,方便了千余老百姓出行,实现了全村15个村民小组全部通上水泥路。
“章书记确实是一个好干部,工作搞得扎实,老百姓都心服口服。”雨逐渐停了,村民田友赤从家里走了过来,和记者攀谈起来,并主动要求养护离家最近的一段公路。
抓党建引领 稳定脱贫“主心骨”
石喊山村位于宜巴高速、郑万高铁至神农溪旅游景区和神农架旅游景区连接道节点,由原石喊山和劳坡两村合并,全村现有村民小组15个、635户20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3户865人,贫困发生率42.5%。属非重点贫困村,由沿渡河镇中心学校驻村帮扶。
章晋佩(左一)走访农户
2018年7月,章晋佩受组织重托,从罗溪坝初级中学选派到石喊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一名教师到一名驻村干部,章晋佩内心有欣喜,也有焦虑。“没有一点农村工作经验,压力真的很大。” 章晋佩如是说。
初来村里,摆在章晋佩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村支两委班子不健全。“驻村工作,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要有一支优秀团队共同协作,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从驻村那一天起,章晋佩就默默思考着如何组建新的村支两委班子,如何团结队伍,全力以赴作战脱贫攻坚。
2018年底,村级换届启动,章晋佩以此为契机,将年轻力强、思想更先进的年轻村民吸纳到村党组织、选进村委班子,通过村民选举,村民谭秋返乡担任村书记,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都很年轻,平均年龄34岁。
走访,是了解村情民意的有效举措之一。不到一个月时间,章晋佩就踏遍了村中的沟沟坎坎。白天,与村里的党员、小组长交心谈心,耐心倾听村民的建议,走进贫困户家中,促膝长谈,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夜晚,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扶贫政策、党纪法规等理论知识。
党建引领,才有方向。“我承诺:以党章为指南,以人民为中心。”章晋佩带头在全村公开承诺,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党员干部通过“佩党徽、亮承诺”活动,公开向村民承诺,接受村民监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讲礼仪、知廉耻……章晋佩在广泛征求百姓意见和建议后,制定村规民约,教育引导村民善字当头,以善为美,开展优秀村民代表、人居环境示范户、乡风文明引领户、优秀志愿者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为建设净、洁、美的“石喊山村”贡献力量。
抓项目支撑 筑牢脱贫“压舱石”
2019年8月,劳坡片区遭受前所未有的干旱,农田干裂,村民饮水日渐井底,尤其是李家坪安置点16户50余人无水可取。“这怎么得了啊,老百姓硬是没的水吃哒。”村级水管员陈祖大向前来走访的章晋佩诉说。章晋佩一边安抚百姓,一边想方设法解燃眉之急。
8月18日,经多方协调沟通,水管已筹备充足,在来不及争取资金的情况下,章晋佩自掏腰包购买水泵,带领驻村“尖刀班”成员和村民一道连夜将安置点附近两个池塘的水泵到村级蓄水池,供村民饮用。
章晋佩(中)和村级水管员商讨供水管理事宜
然而,由于水量有限,不到一星期,蓄水池里的水又见池底。看着住在安置点的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艰难地四处找水储水,章晋佩心急如焚。“一定要找到新水源,不惜一切代价蓄水。”章晋佩暗下决心。
随后,章晋佩与村支两委干部分组遍访劳坡片区农户,四处寻找水源。最终,在14组一个叫灵光崖的地方找到一处水源。看着清澈的水流涓涓不息,章晋佩欣喜若狂。“这水确实好,但怎么能引到蓄水池啊?”村书记谭秋紧锁着眉头。灵光崖水源不仅地处险要,而且饮引水距离远,取水难度大。“再难也要引到蓄水池去。”章晋佩坚定地说。
现场商议、实地踏勘,决定利用地形特点,在水源处开挖一个15立方的临时取水池,然后用水泵先将水分别抽至村民邹云波、谭明游、沈传龙的自建水池中,再从这些水池泵到集中供水池内。为了尽快抢通水源,章晋佩带领“尖刀班”成员,发动党员群众20余人,仅用两天时间,将水成功引至集中供水蓄水池,解决了当年整个老坡片区旱季缺水问题。
“感谢章书记啊,有空到家里来喝杯茶。”安置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拉着章晋佩的手,满怀感激地说。为解决劳坡片区干旱缺水问题,章晋佩积极向上级水利部门争取,拟定在灵光崖修建二级泵站,以保障村民稳定供水,目前项目已获批准。
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姓脱贫致富的根基。三年来,章晋佩带领村支两委先后争取资金375万元,硬化公路12.5公里,修建蓄水池500立方,铺设供水管网3万多千米;筹集帮扶资金8万元,修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易地搬迁86户,危房改造158户,全村实现了组通水泥路,户通砂石路,家家饮用自来水,人人住上安全房。
抓产业带动 夯实脱贫“稳定器”
雨过天晴,一片片茶园翠绿欲滴。“我们这里的土质本来就产好茶,前些年吃亏没的龙头企业带动,一直发展不起来,现在有了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茶叶就更有信心了。”村民田友培告诉记者。
石喊山村海拔从200米至800米,沙土面积约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0%以上。村民以种植玉米、花生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收入低成本高。仅存的100多亩老茶园也频于荒废。打工经济成为全村百姓的唯一路径。
章晋佩(右一)查看茶叶长势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章晋佩内心清楚,贫困户要实现真正脱贫,必须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要把“输血扶贫”变成“造血扶贫”。毕竟,输血只是一时,造血才是一世。
“我们村有‘造血条件’,发展茶叶就是个好路子。”章晋佩在走访中,大力宣讲县委县政府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号召全村党员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绿色的支柱性产业,稳定百姓可持续增收。
全村百姓形成共识:发展茶叶,但需要龙头企业带动。为此,章晋佩在政府、企业、百姓之间来回跑,和百姓算收入账,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筛选实力雄厚、对当前产业扶持政策认可度高的市场主体入驻。
2018年10月,巴东鑫泉茶叶有限公司落户石喊山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产业,在石喊山村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茶产业。
在栽植茶苗时,章晋佩天亮出发,天黑回到村委会,和村民一道成天“泡”在田里,指导村民栽种茶苗。仅3个月时间,1200亩土地全部栽上了新茶苗。为保证茶苗的成活率,章晋佩带领村支两委干部“跑”项目,争取资金60万元,在茶园修建配套灌溉设施。
贫困户吴发员前些年一直在外务工。2019年,他家流转土地10亩,其中老茶园3.4亩,仅土地流转费每年可收入2354元。同时,他还在鑫泉茶叶公司务工,每月收入3000元。“章书记真是我们全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啦。”说起章晋佩,吴发员总是赞不绝口。
像吴发员一样,全村每年土地流转费就达25万元,村民在公司领取的劳务费50万元,村民的收入明显提高。同时,在公路沿线,章晋佩引导村民种植柑橘、脆李等水果,弥补部分农户产业发展“空白”。
在产业发展中,章晋佩特别重视“授人以渔”,他动员村里的致富能手,向贫困户传授实用技能,多渠道推进村中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让贫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增强致富信心,推动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石喊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贫困发生率不到1%。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章晋佩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水泥路进了家园,自来水进了厨房,百姓有了支柱产业,危房户有了“安乐窝”……一件件民生实事暖了百姓的心。
云上巴东记者 黄华 特约记者段勇 责任编辑 谭晓萍 审核人 邓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