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点亮生活——巴东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效初显

“自从建了这个广场,我们晚上吃了饭就和姐妹们到广场跳舞、健身,身体好了,心情也舒畅了,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10月16日,在巴东县清太坪镇文体活动中心,清平街社区居民周俊一边跳着广场舞,一边高兴地说。

据了解,巴东县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完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工作,截止目前,12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三室一厅一场一家”标准建设,建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培训辅导室、多功能活动厅、文体活动广场和少儿文艺之家。

在清太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配置了公共文化一体机、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摄像机、视频音响一体机,电子绘画板、架子鼓、萨克斯等民间传统打击乐器以及少儿棋类、手工、益智拼装科学实验体育健身套装。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然成为集宣传文化、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重要公共服务场所。

“老人可以在这里下下棋,中年人可以在这里跳跳舞,青年人可以在这里健健身,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看看书,这里成了大家休闲学习的好去处。”清太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谭文斌介绍道。

为更好满足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巴东县把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文化巴东”建设的重要任务,采取“优化资源、补齐短板、创新服务、提升效能”等措施,稳步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阵地建设。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三馆三中心”(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县非遗传承展演中心、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主体,各类文化体育市场主体为支撑,各类社会团体和农村文艺演出队伍为补充,覆盖县城、乡镇、村(社区)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基本满足城乡群众的文化需求。

全县累计在城区建成了巫峡广场、寇公广场、纤夫广场、神农广场、巴东广场、亲水广场等8个县级文体活动广场。建成民族文化公园、寇准公园、环城游憩走廊等3处。全县现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拥有书画摄影展厅、多功能厅、非遗展厅、录音棚、演出厅和辅导培训教室;国家二级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献9万余册,流动图书车1辆;县级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3676平方米,建有历史厅、民俗厅和革命厅3个专题陈列展厅和1个文物库房。非遗保护中心1个、非遗展演中心1个、乡镇主题博物馆2个、非遗传承基地8个、公共阅报栏(屏)8个、流动图书室2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1家,书店1家,数字影院2家。全县拥有流动图书车1辆,流动文艺辅导车1辆,流动舞台车1辆,演出服务车1辆。文艺家协会11个、体育协会11个、社会文艺团队402支、文体市场经营主体450多家。

创建期间,巴东有效整合组织、宣传、文化、体育、广电、扶贫、农业、科技、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等多个涉及农村公共服务、公益性项目和资源的相关部门,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强力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人、财、物统筹使用,共建共享。

截至目前,32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文化扶贫“三有一覆盖”(有文化活动室、有图书阅览室、有文体活动广场、广播电视综合入户全覆盖)标准,并统一配置了篮球、乒乓球、健身器材、村村响喇叭、视频音响一体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等器材设备。其中,26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七个一”(一个文化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宣传栏,一套广播器材,一套文化器材,一套体育器材)建设标准,建成率达到80%。

此外,巴东县还依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了60个少儿文艺示范点,统一配置了电子书阅读器、点读学习机、电子绘画板、架子鼓、萨克斯、电钢琴、古筝、吉他、腰鼓、二胡、笛子、葫芦丝、小提琴,以及少儿棋类、手工、益智拼装科学实验体育健身套装等器材设备,为改善和丰富农村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书馆阅览室人头攒动,城乡广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自2018年5月,巴东县成功申报创建湖北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坚持面向基层抓普及,贴近群众抓服务,着力构建大文化、广覆盖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云上巴东记者 谭黎  责任编辑  严玉玲    审核人  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