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巴东县人民医院(资料图)
健康是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十三五”期间,为提升全县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巴东聚焦健康扶贫、医疗质量、专科能力、公共卫生服务等“硬骨头”,下“绣花工”,找“突破口”,力争为群众撑起“健康伞”。
全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84%,县域内就诊率73.91%,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0%,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94%以上……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乡镇 2个、省级卫生乡镇9个……
出台《“健康巴东”2030行动纲要》,成立健康巴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健康巴东行动系列政策文件……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回望“十三五”,人民、数据、成绩共同作证,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已初步形成 。
开一张“保单”——健康扶贫劲风吹
“这样按的话疼不疼?”
“按着的话,有点疼。”
“明天早上就给您做手术,晚上10点以后记得禁水禁食。”
1月14日,巴东县人民医院普外烧伤科住院医师贺宏勇例行查房,并嘱托住院病人朱炳祝注意饮食,为明早的手术做准备。
家住巴东县绿葱坡镇的朱炳祝和丈夫杨绍双常年在浙江务工,1月4日朱炳祝胆结石复发,原打算在浙江就近治疗,但由于短期内安排不了手术,加之花费较高,僵持7天后,两口子最终打了退堂鼓。
“在巴东从住院到现在只让我们交了300块钱,要是在浙江治的话报销比例不高,治疗时间又蛮长,那最少也要2万元左右。”朱炳祝通过电话向户籍所在地村支部书记咨询相关医保政策,得知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后,便选择回到巴东,在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2017年,巴东出台完善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四位一体”的保障机制;设立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兜底保障资金,“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兜底保障、结余留用”,实行专户管理,最大限度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完善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让朱炳祝这样的病人看病时不再为费用而发愁,1月11日,朱炳祝开始在巴东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1月15日,医院便为她安排了手术。
“多亏政策好,不然看个病要花将近半年的工资。”朱炳祝眼角眉梢写满了“劫后余生”的舒心。
“她是贫困户,住院的时候只需要交300块钱,医保报销比例高达90%以上,治疗结束,她自己最多只需掏千把块钱,如果没有医疗保障政策要花一万多。”巴东县人民医院普外烧伤科住院医师贺宏勇说,正是因为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才让像朱炳祝这样的病人看到了希望。
县域医共体揭牌(资料图)
如今,巴东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院就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对患有25种大病的贫困患者按照“5个一”机制进行专项救治,大病救治一人不漏,对19421名慢病贫困患者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年度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的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
此外,巴东严格落实健康扶贫要求,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当做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结合自身实际,开出县域医共体建设、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良方,为巴东人民开出一张有分量的“保单”,让人民尽享医疗健康的“红利”,为推进健康扶贫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良好基础。
“两条腿”走路—— 医疗质量显著提升
巴东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远程会诊中心一隅
搓手、捂热听诊器、为患者进行检查。1月13日,在巴东县官渡口镇卫生院,全科医师、住院部主任向晓峰正在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由于天气寒冷,为避免体格检查引起患者不适,向晓峰每次都将手搓热、把听诊器捂热才为患者进行检查,在他看来人性化的医疗理念便体现在这些细节之处。
2019年6月25日至7月25日,向晓峰同县内另外11名医生、护士一同前往杭州市下城区进行交流学习。“下城区医院治病不求大和难,而是主要服务于常见病、多发病,为广大市民解决最基本医疗保障,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交流学习过程中,杭州下城区医院的服务理念、智慧医疗、中医药实用技术带给向晓峰很大触动。
回到巴东后,向晓峰在平时为患者诊疗时,给与患者更多人文关怀,官渡口镇卫生院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了国医堂,并将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纳入支付体系。
“我们卫生院先后有10余人前往杭州、北京学习,通过外出交流学习,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本领,转变了服务理念,也让我们认识到,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努力奋斗。”官渡口镇卫生院院长董琳春说。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十三五”期间,巴东累计招录各类卫生人才400余人,培养本土化医学定单定向医学生51名,每年分批选派各级各类医疗技术骨干赴北京、杭州和省、州大型医疗机构进行业务培训,并对全县所有村卫生室村医开展业务培训,全县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达63.6人,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使用1.5T核磁共振机为患者诊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进巴东县人民医院,1.5T核磁共振机、FD—20数字血管检验造影机、数字化乳腺摄影机,动态DR等一批先进高端设备一应俱全,县人民医院“龙头”作用得以凸显。随着巴东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远程会诊中心的成立,县域医共体建设如虎添翼,从而打破县乡医疗技术层面的“壁垒”。
“放射影像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了县域内的影像共享,实时会诊,最大限度的解决患者就医难、看病贵的困扰。”巴东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张祖斌信心满满地说。
巴东县人民医院是巴东极力改善就医环境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巴东立足“联大靠强、高点定位”的布局,建设省、州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26个、国医堂13个,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县第二人民医院公共卫生楼、博德精神病专科医院、绿葱坡住院综合楼、金果坪乡卫生院业务综合楼、清太坪镇卫生院住院综合楼、184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500余万元对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和340个村卫生室配备5882台(件)必备医疗设备……五年来,巴东在改善就医环境上下足功夫做文章,“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一手抓人才队伍建设,促使全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织密“一张网”——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家庭签约医生上门服务
“今天又来给您量血压了,最近身体状况还好吗?”
“还好,又要麻烦您了。”
1月11日,在绿葱坡镇枣子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清翠家中,家庭签约医生田德锏正在为患者测量血压。
据了解,严清翠老人今年85岁,由于子女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医生田德锏便成了老人家里的“常客”。
“田医生一个月最少来几次,我的子女都在福建,全靠跟前的医生把我们照顾的好”。严清翠边笑边说。
“通过签约服务,我们对村里每个家庭的患病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可以对他们的饮食和用药提出建议,有利于降低突发病的死亡率。”绿葱坡镇枣子坪村卫生室医生田德锏说。
为打通公共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巴东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城乡全覆盖,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43个,通过在贫困户家中显著位置张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让群众清楚签约服务医生及联系方式,为基层群众就医就诊指明了方向。
耐心叮嘱患者按剂量服药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巴东织密公共卫生服务网,免费开展贫困对象和重点人群体检,开展老年人和0-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十三五”期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3.2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87.06%,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85.0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8.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4.48%,规范服药率达50%以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率达98.05%。
同时,巴东还积极开展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医药文化健康素养监测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教育“六进”活动,群众健教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爱国卫生工作持续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得到全面遏制。
“‘十三五’期间,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县域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全县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医疗、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巴东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龚华说,“十四五”期间,巴东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为决胜健康巴东战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共绘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
“十三五”已圆满收官,“十四五”画卷已徐徐展开。新起点,新愿景,“十四五”期间,愿巴东医疗卫生事业一路高歌一路行!
(云上巴东记者 阙晋伟责任编辑 黄华 审核人 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