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初心温暖民心——巴东县党员干部情系民生办实事

网上办证、上门服务,群众办事不用跑腿了;安装路灯、加宽公路,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了;产业带动、美化环境,百姓幸福指数提升了……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巴东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着力破解民生痛点堵点难点,聚力医疗改革、教育减压、政务便民、环境改善,用初心温暖民心。

无职党员有作为

一段百来米的水泥路,两侧栽种着花草和果树;一栋两层砖混平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中堂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这就是茶店子镇周家坪村村民谭正昱的家。

从2021年6月开始,年逾古稀的谭正昱夜里走亲访友或者到村里议事,不用再打手电筒了,这是因为村级主干道有了太阳能路灯。“以往总担心一不留神被蛇咬伤或者摔到坎下。”谭正昱说,周家坪村村民都希望村级主干道能安装路灯。

为此,谭正昱积极和村“两委”沟通,知道乡亲们的这点“心事”后,村“两委”决定实施“点亮工程”,通过“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众筹资金。

“我是党员我带头!”有着49年党龄的谭正昱率先捐款800元。其他村民你50元、我100元、他200元,3.8万元捐款汇入“公益宝”平台账户。在省慈善总会配捐和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的支持下,村级主干道装上95盏路灯。

点起一盏灯,照亮一段路,温暖一片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用一颗滚烫的初心,彰显着服务民生的情怀。2021年,巴东县无职党员踊跃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承诺事项10728件,内容涵盖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护、矛盾纠纷调处、人居环境整治等诸多方面。

凝心聚力解民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近年来,巴东县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的“民生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批基层困难事、群众揪心事。

4月18日,绿葱坡镇庙垭子村四组村民黄国秀从镇残联干部手里接过残疾人证时,老泪纵横。

88岁的黄国秀因脑中风卧床,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子照料。鉴于黄国秀行动极其不便,4月17日,县残联干部带着专家上门,经现场鉴定,其完全符合肢体一级残疾人评定条件,县残联干部当即将她录入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第二天便将证件送到她手中,从5月起为其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2017年以来,巴东县残联通过推行前移窗口、上门鉴定、视频评残等改革措施,实现残疾人办证“只跑一次、一分不花、一站办结”。截至目前,巴东县残联累计为1074名重度肢体残疾患者上门评残,证件办理、补贴领取“零跑腿”。

纪检监察干部一线走访、开门接访、带信下访,化解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20件;县委组织部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进万家门、访万家情、暖万家心”大走访,认领居民微心愿156件。信陵镇将党建“微网格”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工作。

巴东县还建成“巴东零工驿站”用工务工平台、开通门诊重症病人医疗保障绿色通道、上线运行“高效办成一件事”101项……

公安、住建、民政等重点民生职能部门,聚焦重点服务对象和群体实际需求,推出1至2项利民惠民的实招硬招,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针对辖区内实际情况,每人领办2件以上民生实事项目,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的福祉。

履职尽责服好务

4月26日,家住信陵镇神农溪社区北京园的居民彭庆艳,在厨房张罗着中餐,82岁的母亲说想吃青豌豆,她到附近的北京园农贸市场,不到10分钟就买了回来。

菜市场就在家门口,蔬菜随吃随买,不再需要储存;卖菜摊位增加了,蔬菜品种丰富了。县城区农(集)贸市场改造项目的建成,带给居民更多便利。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2021年1月,巴东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首次实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确定当年实施县城区公厕补短板、县城区农(集)贸市场改造、乡镇小规模学校运动场改造升级、点亮工程、村(社区)互助照料中心等项目,分别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领办,县直有关部门承接。

截至去年12月底,巴东县累计投资2100万元,新建和改造升级城区公厕15所,提档升级3处农贸市场、新建1处农贸市场,18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建成21个硅PU球场和10个混合型塑胶跑道,在17个重点薄弱村和9个城市社区安装新型节能太阳能路灯2564盏,6个社区互助照料中心投入使用。

2021年11月以来,巴东县在兴办民生实事项目方面持续发力,县委组织部组织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开展“开门一件实事”活动;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将党员至少领办1件实事纳入支部主题党日“特色实践”内容;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人大代表投票表决,确定将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乡镇公益性殡仪服务、城区公益便民摊亭建设等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云上巴东记者  黄华 责任编辑 邓雅君  审核人  赵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