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藏着一个硬核“智囊团”

一片广袤美丽的神奇土地,一种前缘注定的炽热情怀。

北京和巴东,相隔万水千山。30年来,一直有这样的一个硬核“智囊团”,他们接力远赴千里之外,将巴东当作第二故乡,将赤诚丹心写在“智”援巴东的路上。

对口支援巴东的30年里,北京市选派44名优秀干部赴巴东挂职交流,50多名巴东党政干部到北京市学习锻炼。同时,为巴东培训医疗、教育、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党政干部约1.3万人(次),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让巴东发展活力汩汩涌动。

15批次优秀干部传好“接力棒”

——“传帮带”为巴东留下“带不走的干部队伍”

又是忙碌的一天。5月10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北京市赴巴东挂职干部张洋拨通了妻子的视频电话,妻子温柔地叮嘱他说:“你好好照顾自己,家里的事不用操心,安心在巴东工作。”

张洋是北京市文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也是北京市赴巴东第十五批挂职干部之一。2021年8月,张洋告别家人,背起行囊远赴巴东,开启援巴之旅。家人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不断坚定在巴东工作的信心。

在巴东县发改局挂职期间,张洋把巴东当作第二故乡,积极融入巴东发展大局,全身心投入巴东“大招商、招大商”工作中。

在张洋的牵线搭桥下,今年3月,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就巴东文创、民族文化等内容等进行考察后,考察团对巴东文创产业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目前,双方已确定发展方向,正在磋商合作细节。

北京之援,始于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国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北京市委、市政府安排朝阳区对口支援巴东县。燕山下的首善之区和巴山以东的移民大县,自此结下浓浓亲情。

谋定而后动。1996年,北京市派驻干部挂职巴东,“智”援巴东工作全面展开。

第一批挂职副县长李春生同志,作为北京市派任到巴东工作的首位挂职干部,承担起北京牵手巴东的桥梁纽带“第一棒”;挂职副县长刘峰同志,心系库区人民,一抵达就带来10万元对口支援“见面礼”;挂职副县长孙瑞生同志,在北京与巴东建起两地高层互访制度,完成神农溪旅游码头建设……

30年来,北京市委组织部先后选派15批共44名优秀干部到巴东挂职。在巴东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挂职干部始终坚持首善标准、强化首都意识、扛起首要责任,以巴东发展为己任,不怕吃苦,精诚团结,甘为人师,把巴东当故乡、视巴东人民为亲人,传输先进发展经验、理念。

第十三批挂职团队挂职期间,恰逢巴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6名优秀干部扎根一线,全身心参与巴东脱贫攻坚工作。2021年4月13日,北京市对口支援巴东工作队捧回了“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牌。

有着“带货网红县长”之称的王爱忠,2018年4月开启援巴之旅后,为做好北京“链条式”对口支援工作,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口支援项目规划先行的要求,迅速组织挂职团队制定完善《对口支援巴东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调整更新项目库。2018至2020年,北京市下达对口支援资金2.34亿元,为巴东发展注了“强心剂”。

2021年8月26日,正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节点,北京市选派的第十五批3名挂职干部来到巴东,继续接起北京支援巴东的“接力棒”,为巴东干部传输先进理念,作示范、立标杆。

年轮更替,情谊更浓。一批批远道而来的优秀干部人才,不仅成为受援单位的“生力军”,更成为对口支援领域的“主心骨”。当援巴工作期满,他们带走的是一片片难以割舍的深厚情谊,留下的是一支支理念更新、业务提升的本土专业人才队伍。

组织万人培训锻造技能“尖兵”

——增强内生动力 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巴东县官渡口镇东坡村地处巫峡江畔,因为“智”援,柑橘大户李老汉一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原来只知道种玉米、土豆,对柑橘栽培技术一无所知,经过多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对发展柑橘产业有了兴趣和信心。”李老汉说,近几年来,他家平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李老汉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看着村民们发展柑橘产业尝到“甜头”,他也开始发展柑橘。经过多次培训,李老汉成为村里有名的技术专家。李老汉种的柑橘因品质好,每年还未到销售季节,10多亩柑橘就被预订一空。如今,李老汉家里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医疗卫生有保障,这些是库区群众长期以来的梦想。

库区民生事,就是首都民生事。2006年9月,北京市农委委员刘春广率考察团对巴东农业进行考察后,提出了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兼顾产业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培训的对口支援思路,当年援助资金200万元,支持建设巴东县农产品检测中心,促进库区农业产业的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尽快培养出当地的人才,才是解决巴东发展的长远之计。援巴不仅需要项目资金投入,更需要积极实施人才培训工程,打造一支人才队伍。为此,北京市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全方位开展智力支援。

“2015年,清华大学联合巴东县委党校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既是一次高校联合县级党校办学的有益探索,也是北京‘智’援巴东的一次生动实践。”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年参加培训的50名中青年同志,如今绝大部分人员都已走上领导岗位,为巴东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

巴东经济社会要发展,亟需充满创造力的各路“新人才”。2016年、2017年,北京市委组织部将巴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北京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200多名基层党政干部“免费”到首都上学,毫无保留传授首都经验做法,北京市委党校几处分校都留下了巴东干部学习的身影。

“专家学者精心讲授师德法律法规、教师专业提升、课堂教学路径、依法治教等专题课程,我受益匪浅,还想再多学几天。”2021年9月,巴东县神农中小学教师田坤艳在北京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时直呼“过瘾”。

和田坤艳一起进京“充电”的是来自教学一线的50名骨干教师,培训结束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他们充分运用所学,在三尺讲台发光发热。

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北京市不仅从资金上支持巴东教育硬件建设,还充分借力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势,提供交流平台,提升巴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从2005年开始,北京累计帮助巴东培训骨干教师及中小学校长1000余人(次),组织支教团数十名专家、优秀教师多次深入巴东开展支教、巡回报告、讲座和教学交流,助力巴东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巴东“教育现象”名片成为闪耀荆楚大地的一块金字招牌。

滚滚长江东流水,不尽北京援助情。数据显示,30年来,在北京市委组织部的倾情帮助下,巴东先后选派50多名党政干部到北京市直部门和区县挂职锻炼,并为巴东培训医疗、教育、农业、科技、旅游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党政干部1.3万人(次)左右。

对口支援就像一场接力赛,一批批北京干部人才一茬接着一茬,在与后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对口支援巴东工作的强大合力,深深刻下了“真情援巴”的烙印。


(云上巴东记者 田苗 责任编辑 严玉玲 审核人 赵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