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一中校园生机盎然(谭德江 供图)
6月25日凌晨5点25分,巴东一中高三(7)班学生胡宇航还在睡梦中,爸爸胡仲文和妈妈朱彦已伏在电脑前,忙着查询高考分数。
输入查询信息,电脑显示“你的高考成绩已进入全省前10名……”。
那一刻,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
圆梦高考 开启灿烂人生
这一天,全县4000多名高考考生在期盼和等待中查询着高考分数。
一个个耀眼的分数,让老师和考生们兴奋不已。巴一中高三年级主任靳永畅感慨地说:“这些成绩是老师们、同学们一起努力,‘拼’出来的!”
拼搏,是对青春最好的致敬(谭德江 供图)
这一天,巴东二中、巴东三中、巴东光明中学、巴东职业高中纷纷汇集着考生分数,八百里巴东可谓喜报频传。
2025年,全县高考参考人数4185人,本科上线2393人。历史、物理类600分以上共计173人。其中历史类最高分裸分进入全省前10名,全省唯一一个县域高中榜上有名。
高考成绩,只是每一位考生人生征程的一个标点。掌声,理应送给为之奋斗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正如胡宇航所说:“如果我的成绩能让更多人知道巴东、知道巴东一中,我会感到很骄傲。”
甘愿奉献 打造品质教育
教、学、评、讲、练、悟“六字诀”贯穿整个高中阶段,这是巴东一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秘笈”。
浏览巴东一中6000多字的高三复习备考工作计划,细化到每一位老师、每一个考生、每一节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严格落实教师‘包保责任制’,强化复习备考阶段研题、磨题、辩题、编题和变题的真题研讨。”靳永畅介绍。
梦想,从这里启航(曾祥鹏 供图)
巴东三中学生普遍基础较薄弱,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起,年级主任董志平要求所有老师把“抓牢基础、落实基础”摆在教育教学的首位。
今年,巴东三中首次实现特招线突破“百人大关”,达到126人,历史类、物理类首次实现600分“双突破”。
巴东光明中学把“全员管理、深化教研、精准辅导、培优补差”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南,扎扎实实复盘每一次周考、月考,促进教师、学生高效完成高考复习备考目标。
“高中三年,不是一个人的旅程。一路上,我们一起并肩而行。”巴东一中高三(7)班班主任陈海清常常这样勉励每一位学生。
陈海清家在恩施,入职6年,除暑寒假外,很少回家。今年从2月3日开学,直到高考结束,120多天,仅在4月份,10个多月的孩子发烧,陈海清连夜回去过一次,第二天上午又匆匆赶回学校。“半天不看到学生,心里就不踏实。”陈海清说。
民族团结一家亲(王小林 供图)
巴东三中税光明、李垚两位年轻的高三班主任,自费近万元为全班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生活用品和小礼物,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把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化作勉励学生乘风破浪、遨游学海的动力。
正是像陈海清、胡国满、李时玺、税光明、李垚等数千名老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才让“巴东教育现象”愈发光彩。
责任在肩 厚植教育沃土
改善办学条件是最温暖的民生实事(郑朝晖 供图)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野三关镇青龙桥小学,在校学生900多人,两栋教学楼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无法开设计算机、音乐、美术、实验等教学功能室,更没有学生餐厅。每年学期末都要组织五、六级学生到邻近的民族实验中学“借”计算机功能室考试。
2023年,在北京市对口支援帮扶下,巴东县委、县政府争取资金1150万元,新建青龙桥小学教学楼、硬化操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原有的教学楼将改建成教学功能室和学生餐厅。今年秋季学期,新教学楼、运动场、功能室、餐厅将全部投入使用。
“新教学楼真漂亮,干净整洁,教室比原来的宽敞多了。”五年级(1)班学生黄钰琪看着崭新的教学楼,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近三年来,巴东县累计投入资金近6.5亿元,用于加强和改善学校硬件建设,每年至少有一件关于教育发展的建议被列为全县民生实事。
巴东一中运动场和综合体育馆、巴东二中男生宿舍、绿葱坡民族中学、官渡口镇初级中学运动场相继投入使用;全县部分中小学学生实现“趴睡”变“躺睡”,教室安装护眼灯,书法教室等功能室逐步全覆盖……
多彩的校园(王璇 供图)
教育是长远之计、强县之基、民生之本。巴东县委、县政府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刻在骨子里,在中央、省委、州委和北京、杭州等援助地区,以及社会各界的倾情关注和鼎力支持下,巴东先后累计投资10亿余元改善全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办学条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推动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
同时,巴东县借助“国培”“省培”计划,选派教师1766名在北京、杭州、武汉等地进行交流培训。慧芳助学基金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奖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
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举措,为巴东教育事业勃兴发展奠定了“硬核”基础。近20年来,巴东先后有6万多学子考上本科大学、7000多人走进重点大学、100多人叩开清华北大校门。巴东一中是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践基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5所全国名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用汗水浇灌梦想(王小林 供图)
“巴东教育一路走来,实为不易,积累形成了许多经验,需要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坚持和弘扬坚守初心、立德树人、敬业笃行、尊师重教的‘巴东教育精神’,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巴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情注教育,谆谆嘱托,寄语于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
记者 黄华
一审 向园梦
二审 郑宸
三审 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