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先展示土蜂蜜
从巴东县沿渡河集镇出发,沿着神农溪前往小神农架,30分钟后,便来到村民王石先的中蜂养殖基地。
小神农架群山苍翠,潺潺流淌的溪水滋养着漫山遍野的山花。王石先房屋周围、楼顶摆满了蜂箱,成群的蜜蜂来回奔波在花丛与蜂箱间,忙着采花酿蜜。
“我们一年只割一次蜜,蜂蜜的密度、纯度和甜度相对要高很多。”王石先说,这段时间,他们正忙着收割蜂蜜。
戴好防蛰帽,穿好防蛰服,王石先用一把特制的割蜜刀敲击蜂箱盖,蜜蜂受到惊吓后全部落入箱底。揭开蜂箱盖,一板板蜂蜡呈现在眼前,王石先用割蜜刀小心翼翼地从侧面切割蜂蜡。
“哇塞,这么好的蜂蜜,快把盆拿过来,糖都流出来啦。”当王石先取出第一块蜂蜡时,喜悦之情溢满整个蜂场,他情不自禁掰了一小块咀嚼起来。
“王师傅运气好啊,每桶蜂都飞得勤,每块蜂蜡的蜜都在往外漫,糖色又漂亮。”有着30多年养蜂经验的工人连庆凯不禁夸赞道。
十来分钟后,王石先和两个工人便割了满满一大盆蜂蜡。蜂巢里的蜂蜜晶莹剔透,令人垂涎。随后,王石先用自制的压榨机将蜂蜡倒入桶内,用力旋转拧压,金黄透亮的蜂蜜瞬间溢出,顺着凹槽直接流入瓶中,分大瓶两斤装和小瓶一斤装。
取蜜
“我们的蜂蜜很纯正。”王石先介绍,蜂蜡都是蜜蜂自采花粉建造的,可以直接吃。
小神农架,被誉为“大自然的博物馆”。据《神农架志》记载,神农架地区的人们一直有养蜂的传统,这里的蜜蜂属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中蜂。小神农架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珙桐、黄柏、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等珍稀药用植物,为中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因此所产蜜汁口感细腻,香气浓郁,带有药味,有“百草蜜”之称。
“压榨取蜜是最原始和传统的方法,能更好保留蜂蜜的原始风味和营养成分,只是效率低于手摇取蜜。”王石先介绍。
王石先是土生土长的小神农架人,曾在村里担任主职干部。近两年,他不再担任主职干部后,开始养殖中蜂。虽然时间不长,但正如连庆凯所说,他运气很好,没两年就养殖了70箱中蜂。
“养蜂需要技术,不懂就问,尤其是向‘老师傅’学,他们经验丰富,方法接地气,很管用。”王石先介绍。这几年,他通过耐心钻研养蜂技术,逐渐成为当地养蜂的“门内匠”。
在小神农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蜂,多则数十箱,少则十来箱。多年来,养蜂人遵循中蜂生存的自然规律,保证了蜂蜜的特有品质,因此销路一直很好。
王石先(右一)指导村民养殖中蜂
“我养了二十箱,每年收入五万多元。”连庆凯告诉记者,每年到割蜜期,村民们都会在朋友圈里晒土蜂蜜的照片、视频,顾客就会通过联系方式购买,很多都是老客户。
密密麻麻的蜜蜂盘旋在头顶或蜂箱周围,王石先和工人们一直没有停歇。蜜蜂不仅勤劳,而且对生活环境很讲究。每割完一箱蜂蜜后,王石先便和工人忙着用艾蒿在箱底进行烟熏,祛除棉虫,清扫蜂箱内的蜘蛛网等杂物,然后在底板上撒盐,防治棉虫生长、蜘蛛结网。
“蜂箱若长棉虫、结蜘蛛网,或有胡蜂进入,就相当于有‘敌人’侵入,蜜蜂就会在蜂王的带领下离开,所以我们经常会逐箱打理卫生。”王石先介绍。
黄柏花蜜具有清热祛湿、泻火解毒、清解虚热等功效,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这几年,王石先在房屋周围及路边、田埂种植了不少黄柏、铁扫帚、五倍子、杨木奶等植物,为蜜蜂一年四季提供优质蜜源。
“目前,小神农架养蜂的有三十几户,年产量在8000斤以上。我们准备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注册小神农架‘百草蜜’商标,保证蜂蜜品质,抱团发展。”王石先表示。
记者 黄华
一审 向园梦
二审 郑宸
三审 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