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发展路 共筑新辉煌】 2016年巴东县4.48万人摘掉贫困帽

 

巴东网络电视消息(巴东新闻):“121+X”模式,即一个龙头企业带领两个专业合作社,引领一个产业发展。自2015年以来,巴东县利用“121+X”模式,依托发展产业基地稳步推进产业帮扶,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落实生态补偿,发展教育脱贫和社会保障兜底等相关政策,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12月18日,在信陵镇土店子村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葛根基地里,村民谭明春正忙活着捡挖掘机刚挖出来的葛根。

今年68岁的谭明春是土店子村人,以前,他利用自家土地种烤烟,一年收入一万多元,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也干不了种烤烟这种重体力的活儿了,家里没了收入,再加上小儿子长年患病,一年需要一大笔开支,因此他也被评定为贫困户。近两年,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在村里建基地,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发展,他就将土地租给了公司,自己还到基地做工。

信陵镇土店子村贫困户 谭明春:租了1亩8分田,一年540块钱,做100个工就是1万块钱,除去家里开支还剩四五千块钱。

在土店子村因此受益的还有不少,9组贫困户黄兴东通过和公司联合养殖来脱贫致富。2015年,公司为他建了一栋标准化的羊圈,并提供17头种羊。按合同约定,黄兴东只负责养殖,公司负责销售,羊出栏时,公司扣除投入基础总量后再按二、八比例和他分成。今年,黄兴东又争取扶贫小额贷款10万元,建起了鸡舍,养了700多只土鸡。

信陵镇土店子村贫困户 黄兴东:今年年内鸡子可以卖150只左右,可以卖12000块钱,再加上两头黑猪和羊子可以卖四千多到五千块钱,收入就有一万五六千块钱。

我县正是采用“121+X”模式即发展一片特色产业基地、组建两个左右农村合作组织、对接一个以上龙头企业、链接一批贫困户,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就近务工及联合经营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谭显猛:(在基地做工)的贫困户27人,今年已发工资309096元;土地租赁的17户贫困户,我们每年支出34000多元;产业帮扶带动养殖户7户,按照比例分成(每户)平均可以得到9000元,种植带动33户,平均每户收入4200元。

然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农村五保户虽然有政府兜底,但是年老五保户的供养安置却是个难题。官渡口镇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的机遇,启动农村公租房安置点建设项目,由政府出资修建房屋,让全镇四百多户政策兜底、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和没有能力建房的低保户免费入住。   

家住火峰村一组的薛国汴,今年78岁,因为没有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他被纳入五保户集中供养对象。前不久,薛国汴搬进了蔡家村安置点,宽敞明亮的客厅,还有装有淋浴器的卫生间和简易厨房,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品让他眼前一亮。

官渡口镇五保对象 薛国汴:我们现在住到新房很高兴,各方面都好(生活用品)安排的很齐备。国家政策好,给我们关怀。

官渡口镇党委副书记 税典俊:我们探索的这种方式,旨在创新一种新的安置模式,彻底解决全镇社会中五保户的赡养问题。

截止目前,全县118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全面启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23.6亿元,推进精准扶贫重点项目。易地扶贫搬迁114个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分散安置全面启动,4500户14120人年底可搬进新家。启动实施教育资助计划,累计发放脱贫助学金2298万元。就地转化护林员1060名,发放工资540万元。整合资金1.5亿元实施保障兜底,确保救助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建成118个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亿元。到2016年底,全县首批39个贫困村,13831户贫困户,44807人可脱贫销号。

下一步,我县将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目标,严格落实“五个一批”帮扶政策。抢抓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积极创造良好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重点贫困村倾斜覆盖,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县扶贫办主任 宋发保:2017年,我们将坚定不移的做好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的工作目标任务是39个贫困村脱贫,12534户贫困户39168人脱贫销号。

(记者 向锋 严玉玲 责任编辑 廖薇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