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 华
游客体验纤夫文化
三尺白布,嗨哟!四两麻呀,嗬嗨!脚蹬石头,嗬嗨,手扒沙呀,嗨着,光着身子,嗨哟,往上爬哟, 嗨着着!号子回荡,嗨哟哟!在山崖哟,嗨着,嗨着……
一曲曲高亢激昂的长江峡江纤夫号子“喊”出了峡江!“喊”出了神州!“喊”响了世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巴东奇特、富美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尤其是石岸高峭、清流幽回、野趣天然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神农溪再现纤夫文化,成为景区最大的“卖点”,享誉海内外,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体验乘坐“豌豆角”小木船和纤夫拉纤的原始古朴。
巴东“长江峡江纤夫号子”又称“峡江纤夫号子”或“峡江船工号子”,是长江水系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并流行于巴东县境内长江流域的边域溪至牛口一带及境内支流神农溪流域。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1946年,美国摄影记者凯塞尔(Dmitri Kessel)曾开启三峡之旅。在他的镜头下,壮美的夔门景观、峭壁之上险峻的古栈道、劈波斩浪的行船、高唱号子的纤夫等自然景观、人文生态被一一捕捉,并成为记录三峡往事的稀世之作。
三十年代的峡江纤夫(巴东县非遗中心供图)
据历史记载,纤夫多是家境贫寒之士,每当逆江而上或船过险滩的时候,全靠纤夫合力拉纤而上,号子声声,可以激发纤夫们激流闯滩、逆水行舟的勇气和力量,纤夫号子便应运而生。纤夫长年浸泡在水中,穿衣劳作极不方便,加之一年四季行走在幽深的峡谷和急流险滩中,几乎与外界隔绝,所以纤夫索性不穿裤子,“裸体”拉纤便出现了。
由于地域不同,巴东峡江纤夫号子又分为长江纤夫号子和神农溪纤夫号子。其唱词在很多时候是即兴的,见什么唱什么,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巴东峡江纤夫号子注重的不是“唱”,而是“喊”。因为唱过于平淡,无法表现出纤夫闯险滩,越激流的那种锐气、勇气和霸气。正因为如此,长江峡江号子才被人们称为是峡江的魂魄,纤夫的灵魂。而纤夫们不仅是勇闯“鬼门关”的勇士,更是一群桀骜不驯的行吟诗人。
巴东“长江峡江号子”是由纤夫拉纤时所喊唱的号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木船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峡江纤夫号子”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为保护和传承“长江峡江号子”, 十二五时期,巴东县成立申遗工作专班,编制《长江峡江号子“十二五”时期保护规划》,出台《巴东县关于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计划》,大量搜集和挖掘关于“长江峡江号子”的文字资料、声像资料、图片资料和实物档案,挂牌成立了巴东县民间艺术基地――峡江号子保护基地。
峡江号子进校园
由于巴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文化瑰宝,“长江峡江号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8岁的张厚彪老人被命名为长江峡江号子省级传承人。累计整理长江峡江号子文字资料8万字,图片600余张,录制号子音频共22首(段)。由中国传媒大学任慧教授实景跟踪记录的《巴东长江峡江号子》影像资料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立体声3D数字管理系统。
2008年5月,以谭学聪为主唱的原生态“长江峡江号子”登上了央视青歌赛舞台;2009年4月,《神农溪纤夫文化》一书公开出版。2012年,巴东县成功举办“长江峡江号子文化论坛”,共收集整理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江峡江号子”学术论文12篇。同时,在官渡口镇举办“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传承培训班”,由峡江号子传承人长期授课,已培训学员近300人。
神农溪河畔的“裸体纤夫”(吴以红 摄 巴东县旅游局供图)
巴东县在抢救和保护峡江纤夫号子的同时,创作了歌曲《峡江谣》《纤夫》,舞蹈《溪边》,器乐《纤夫叙事曲》等一批反映纤夫的文艺作品,并搬上舞台,先后应邀在北京、武汉、浙江、贵州、上海、台湾、新加坡等地演出。并以此为契机,向外界展示“长江峡江号子”的艺术魅力,宣传巴东、推介巴东。
世界纤夫在哪里,三峡巴东神农溪。如今,在神农溪景区,再现的三峡原生态纤夫们,肩背纤绳、脚踩碎石、俯首曲腰,用 “豌豆角”小木船,乘载游客,体验漂流,零距离感受纤夫文化,聆听纤夫们浑厚的号子声在峡谷中震荡开去——“叫声妹儿听我说,桡夫子拉纤苦楚多,今天你们看到我,拉起船儿往上拖,肩膀磨成猴屁股,背心晒成乌龟壳,你不疼我谁疼我?咿嗬呀嘿嗨嘎啄……”这一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的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已成为巴东旅游产业的一大品牌。
《巴山恋》剧照表演纤夫拉纤
纤夫是长江流域的“活化石”,一曲号子歌就是一部负重前行的纤夫史。巴东峡江和神农溪流域的纤夫们 ,长期锻造积淀的“纤夫精神”,已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其核心精髓就是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纤夫精神作为“干净自强”巴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弘扬和升华。时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正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交通阵地、财税突围和旅游翻身“四大硬仗”,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文化巴东、富裕巴东、智慧巴东、美丽巴东、幸福巴东”而努力奋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