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带领县扶贫办、易迁办等单位负责人来到官渡口镇,对该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研。
在蔡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公租房安置点建设工地,陈行甲详细了解安置点的规划情况、安置规模及配套脱贫措施。
该安置点将原蔡家小学480平方米的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新增设坡屋顶,主要安置低保兜底户。同时,按公租房标准新建房屋一栋3层1200平方米,新修 杂物间120平方米(每户6平方米)。以人口为单位,1人1户家庭按照40平方米设计一厅一室一厨一卫,2-3口人的家庭按照60平方米设计两室一厅一厨 一卫,低保兜底户享受使用权,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并保留其原有山林土地不变,还就近给每户搬迁户统一租赁2分地的菜园地。
工地现场,陈行甲充分肯定了该镇易迁的创新做法,要求在场的镇村干部要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让低保兜底户早日挪穷窝,住新居。
“安置点怎样确定的?哪些人可以住进来?确定入住户的程序怎样操作?”
“火峰的村民有一个多年的梦想就是想修一个‘二街’。这次安置点的选址就是顺应了这个民意确定的。”
“谁可以住进来,村民说了算,屋场院子会精准锁定,全程公开透明。”
在火峰安置点的路基建设现场,陈行甲向村支两委干部详细地了解易迁相关情况后,要求该安置点要在8月12日前完成建设图纸,8月13日正式开工。
“听说陈书记今天来,我是专门向您反映问题的:安置点的街道路线为什么不取直?”在火峰安置点的调研中,当地村民薛昌俊在陈行甲面前,激动地表达诉求。
县委书记下乡调研,村民现场“上访”。这一“突发”情况,让在场陪同的镇村干部顿感“紧张”。
“你带我去走走你所说的取直的路线吧,我正好听听你们村民自己的意见。”陈行甲微笑着提议,与薛昌俊边走边聊,现场的氛围似乎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实地走完薛昌俊所说的取直的线路后,陈行甲要求在场的镇村干部,易迁方案涉及的规划选址等事宜要充分征询村民的意见,工程质量更要欢迎老百姓监督。
“秋老虎”发威,室外温度高达34度,酷暑难耐。
头顶烈日炙烤,陈行甲逐一对该镇的每一个安置点进行现场调研,虽然已是汗流浃背,但他依然仔细地询问着每一个安置点的详细规划,了解贫困户产业发展、生生产活等方面的后续安排。
“全镇规划的安置点要在8月31日前全部开工建设,每个星期要向我报一次易迁进度信息,还要配发工程形象进度现场图片。”在调研官渡口镇“易迁”工作 的第九站——红花岭公租房安置点,陈行甲现场向该镇负责易迁工作的干部下达‘硬’任务,陈行甲强调,群众满意度是检验易迁工作的最高标准,要全力确保群众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陈行甲:群众满意度是检验易迁工作的最高标准
特约记者 张应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