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父子同心拔穷根

 

巴东网络电视消息(巴东新闻):溪丘湾乡沿渡溪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同时缺乏主导产业,是远近出了名的贫困村。2015年底,该村被纳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由县政协牵头,县史志办和旅游局共同帮扶,并通过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引导,一些贫困户摆脱了贫穷面貌,走上了致富之路。

眼前这位正在放羊的村民就是郑克进,今年64岁,居住在溪丘湾乡沿渡溪村二组,这两年,他们借精准扶贫的东风,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多年的养殖经验,办起了一个养殖场,全家齐上阵,很快收获到了第一桶金。但在两年前,他家的境况却是截然不同的。

一家三口居住在山高坡陡的地方,郑克进的妻子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儿子郑建坤常年在外打工,因家境贫寒,至今还是单身一人。郑克进本人也患有腰椎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儿。一家人因病致贫,生活十分困难。

2015年底,沿渡溪村被纳入到整村推进扶贫村,一家人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工作队针对郑克进一家的实际情况,商讨、制定脱贫方案,帮助解决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沿渡溪村驻村第一书记  周相众:(太可)主席到村之后,首先看了羊种,品种比较劣质。去年刘主席跟畜牧部门沟通之后就改进了优良品质的山羊。

有了国家扶贫的好政策,还有贴心的帮扶干部,人穷志不穷的郑克进父子俩充分利用自家的山林和养殖技术,规划着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村民  郑克进:我们父子之间互相分工,他年轻负责养猪,我负责养羊。

郑克进老人每天早出晚归,清晨就赶着羊群,放养到周围的山坡上和溪沟边。沿渡溪村有大片荒芜的土地和山林,特别是山下的溪沟边,不仅牧草丰茂,而且有山泉水,适宜养羊。

村民  郑克进:国家给我扶持了一只种羊,在品种上改良了,增加了我养羊的信心。我现在养羊近80只,年底增加到100只,有五六十只母羊。

看着父亲的羊养得越来越多,儿子郑建坤也不甘落后,他利用在福建一家养猪场学到的养殖技术,回家养猪创业。

郑克进的儿子  郑建坤:我在福建漳州的养猪场打工近10年,这两年回来想发展生产,但缺乏资金,从去年开始,就有了扶贫(贴息贷款),我们(去年)贷了五万元,今年又贷了五万,一共十万元。

 

通过争取扶贫贴息贷款和亲戚朋友们的援助,2015年底,郑建坤动工修建养猪场,为了节省资金,他既当师傅又当工人,自己开挖地基。为了减少运输成本,修建猪场的砂石等原材料都是郑建坤从河边背上来的。经过半年时间的艰苦努力,2016年5月,占地200平方米的养猪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郑建坤又从江苏一家养殖场买来100头仔猪和20头母猪,开始走上养猪致富之路。

郑克进的儿子  郑建坤:到今年养了200头猪,年底准备发展300头。

经过一年的发展,郑建坤成立了海宏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已养殖生猪200多头,出售生猪近50头,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同时还吸纳了三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郑克进的儿子  郑建坤:现在我们要继续努力,在这个穷地方生存下来。要把这个养殖业越做越好,争取三到五年发展到600头。

沿渡溪村驻村第一书记  周相众:他养羊、养猪,不仅个人致富,他带动了一方老百姓。

郑克进父子俩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还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将自家的七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木瓜。说起今后的生活,郑克进一家充满了信心,坚信自己的致富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郑克进的儿子  郑建坤:发展养殖业,发展好了,母亲就有钱治病,两个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村民  郑克进:虽说我们是贫困户,但不能依靠国家,自己要自力更生,不怕苦,把羊养好,把这个养殖办好。

(记者:李月芹  谭健魁  税东华 责任编辑:赵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