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涂启亮 特约记者 向朝晖
张圣贤一丝不苟地在显微镜下观察种苗情况
7月28日,骄阳似火,酷暑难耐。
“老张,我家的母猪要配种了,你抽时间过来帮忙处理哈。”正在忙活的张圣贤接到养殖户的电话。
“好的,等会儿就过来!”张圣贤挂断电话,穿上工作服,从冰箱里取出种猪精液,装进工具箱,骑上摩托车往养殖户家中赶。
张圣贤今年54岁,家住清太坪镇茂草坪村,从去年开始,当上了村里的生猪品改员。
原来,张圣贤一家6口人,家大口阔,为了孩子读书和家庭运转,他不得不外出务工。期间,不幸患上了矽肺病,无赖只得辞职回家。
回家后,无法从事重体力活,每月医药费超出了家庭所能承受的负荷,张圣贤一度显得特别消沉。家中的顶梁柱可不能倒啊!
两年前,茂草坪村被纳入整体推进扶贫村,听说村里要建一个生猪品改站,老张立刻找到镇畜牧中心,说自己有文化底子,家庭现在很贫困,希望他来做这个工作。
很快,畜牧中心落实扶持栏圈建设资金1万元,并免费提供种猪及采精设备,经过一个月专业技术培训,张圣贤基本掌握了相关技术规范。
看到了脱贫的曙光,接下来,张圣贤和家人起早贪黑,仅用大半年时间就建成了生猪品改站,于去年八月开始运营。
“做这一行要保证精液的质量和活力,还要摸准最佳适配期,不然的话耽误自己时间事小,错过母猪配种时间事就大了,养殖户就不会认可你。”路上,张圣贤找块阴凉处索性坐到地上,讲起了他的酸甜苦辣。
去年底,他为高家村一养殖户母猪配种,虽然每次对精液进行过严格检测,连续跑了好几趟都失败,直到第四次才成功。原来是新花母猪,发育不够成熟所致。这以后,有打电话给母猪配种的,他总是要先问明白是否是新花母猪,有什么特征表现,然后推准时间再过去配种。
下村坪有位养殖户,今年一下养了三头新花母猪,可主人智力有些障碍,媳妇又是外地人,言语不通,老张知道他家的特殊情况后,每次路过都要到他家去看看养殖情况,指导他们搞好栏圈的通风和卫生,教给他们科学喂养方法,搞好疫病防控等等,告诉有什么不明白情况随时联系他。
时间久了,张圣贤和临近几个村里的养殖户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老张,为人老实,有事只要一个电话,从来就没得架子,而且,服务态度又好,真是我们这些养殖户的贴心人。”养殖户洪学敏竖起大拇指说。
“做这项工作是个技术活,既要按科学办事,又要活学活用,不仅要多向畜牧专家请教,还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通过这大半年的摸爬滚打,张圣贤已成了全镇同行中的能手。
“老张人勤快,爱钻研,有责任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当初选择就是看中他这方面的优点。”镇畜牧中心主任杨兴槐对张圣贤也赞誉有加。
“去年到今年,毛收入已超过两万,我身体多病,累不得,做这个最适合不过了,算是找到了一条好门路。”张圣贤对老百姓的支持理解和畜牧中心的大力帮助心怀感激。
“今年我们家光荣脱贫了。想当初,我没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压力大,我一个生手被逼走上这条路。现在老百姓都信任我,走到哪儿都‘师傅、师傅’地叫我,让我找到了自信。”张圣贤坦言,干上这个行当,当初很无奈,现在很自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