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向传辉
47岁、身高1.62米、穿着朴素,一身地地道道的农民行头,与他相处的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他是一个好人。 他就是巴东县官渡口镇廖家垭村村支部书记兼村医李从才。
出生在火峰东向山的李从才,年幼时家境贫寒,初中毕业便辍学在家,开始拜师学医。在20多个春秋里,李从才一直耕耘在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上,当选为村支书后,成了老百姓的健康守护人和致富引路人。
他是健康的守护人
有一个小地名叫“黄高山”的地方,海拔1300米、地域辽阔、山大人稀 ,堪比是官渡口镇的“青藏高原”。
20多个秋去冬来,只要乡亲们一个口信,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大雪封山,李从才都会立马骑上摩托车前去问诊。“我骑坏了7辆摩托车,每辆车都用得很苦。”李从才说,他的问诊路走得很艰辛,而且还经常为乡亲们免费救治。
2017年9月15日晚上11:00,双目失明的五保户李太国走路时不慎跌倒,腿部摔伤引起大量出血。接到电话后,李从才火速赶到李太国家中,缝合、止血、消炎,他一直忙碌到凌晨2点,待伤情无大碍了,李从才方才离开,临走时他没有收一分钱。
时间就是生命。黄高山离县城很远,交通十分不便,一遇到危急病人便急得直跺脚。在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李从才购买了一辆小车,用作免费送危急病人到县城救治的“救护车”。“李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处处为我们着想,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前年,广木山村2组谭文秀因车祸多处骨折,被李从才紧急送往县中医院,当谭文秀掏出车费,他一再婉言谢绝。
“在李医生眼里,病人没有穷富、地位高低之分,他只是一门心思为病人治好病,不晓得他给我免去了好多医疗费,也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呀。”65岁的老人谭顺坤是一个“老病号”,一提到李从才,不由伸出大拇指点赞。
他是村民的好班长
2011年,李从才上任廖家垭村支书,成为班子中最年轻的村官。面对班子结构老龄化严重的现状,他主动挑起大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靠着执着和实干,李从才先后被官渡口镇授予先进工作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示范标兵等荣誉称号,廖家垭村的党建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也位居全镇前茅。
“我们心要沉下去,去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对百姓的爱和深情,李从才带领班子成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160户700多人的饮水难题,新修9、10组断头公路1.5公路,整修公路3.5公里,成功降服了吃水难、出行难等横行了数百年的”拦路虎“。
李从才把“推开窗户说亮话”作为村级治理的原则和底线。村里大事小事,村委班子、村民代表公平、公正、公开讨论决定,做到了群众心里有数、干部心里有底。
“李书记把‘公’字刻在心中,凡事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先,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他才是我们为官的标杆。”村委会班子成员穆经登这样评价。
他是穷苦老百姓的引路人
土地面积广阔、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种植烟叶成了廖家垭村产业致富的不二选择。“烟叶种植好管理、效益高,比种传统农作物强。”从一开始,李从才就把烟业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李从才是全村的种烟大户和能手,种植烟叶30亩,在他的带领和示范下,全村160户种烟1150亩,去年收入600多万元,创税120多万元。烟叶变“金叶”,廖家垭村民靠烟叶走上了致富路。
年初一家一户宣传发动,年中指导规范化生产,年末引导烟叶销售,一年到头,李从才为了烟叶发展根本闲不住。如今,为提升烤烟质量,他申请修建6栋30间的大型密集烤房,增加烤烟的经济附加值。
一人划不动产业大桨,这是李从才的自我清醒认识。为抱团取暖闯市场,李从才发动几户贫困户合伙成立了廖家垭村种养生态专业合作社,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150多亩,蔬菜销往武汉、宜昌大中城市,为贫困户脱贫摘帽增加了“活血造血”功能。
做老百姓的引路人,还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廖家垭村现有8户五保老人,李从才因户施策,把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送往蔡家老年公寓和火峰安置点康养,经常送钱送物看望他们。“我是老百姓的公仆,老百姓就是我的亲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是最大的慰藉和肯定。”李从才表示,将不忘初心,把公心和民心紧紧交织在一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