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邓淑媛
陪伴患有脑积水的女儿
身高1米68,身材魁梧,一身阳刚正气,这是巴东县大支坪镇野三坝村支部副书记黄在兴的朴素画像。在黄在兴的一副铁肩上,一边是瘫痪在床的18岁女儿,一边是全村1000余名老百姓的小康梦,在小家和大家间,他用爱和责任撑起了“家”的脊梁,成就了亲人和老百姓心目中的“铁杆支书”。
“把亲人放在心中,把群众也要当亲人,过好小家的日子,也要把老百姓的日子当成自己的过,家才会安宁美满。”“铁杆支书”黄在兴怀揣拧不弯的意志、压不垮的精神,挑起了两个“家”,也引来了一批点赞和敬仰他的“铁杆粉丝”。
一次生命的考验
“来!乖乖!张嘴再吃一口。”7月8日13:00,在黄在兴家一间卧室的医护专用床上,蜷缩着一个脑袋偏大、四肢消瘦的18岁女孩,妻子喻兴玲如呵护婴幼儿一般,一口口给女儿喂饭。黄在兴则在一旁挥动扇子为这对母女扇风,感动的一幕温馨定格。
年轻时的黄在兴,干过柑橘批发生意,办过餐馆、酒店,也打过苦工,可谓是“身经百战”。1999年,一次偶然机会,他与野三坝小学代课老师喻兴玲相识,二人相见入故,很快坠入爱河。经历一年时间的恋爱小长跑,黄在兴与比自己小10岁的喻兴玲结为连理,次年女儿黄玉琴降生到这个家庭。
眼看幸福来敲门了,幸福却转身一变成不幸:三个月大的女儿头颅骨骼间隙很大,手脚动作僵硬,连吃奶都很费力,日夜不停地哭闹。“这宝宝肯定有问题!”带着焦虑和疑问,黄在兴夫妇带着襁褓中的女儿来到恩施州中心医院问诊,当看到一纸诊断书上“先天性脑积水”六个黑色字眼时,黄在兴恍如晴天霹雳,妻子当场晕倒。但夫妻仍心怀一个信念:砸锅卖铁也要治好女儿。
给女儿喂饭
经专家会诊、讨论和研究,最终敲定采取分流管分流手术治疗方案,黄在兴瞬间感觉抓到了救命稻草。但手术风险系数极高,一根进口分流管价格高达8000元,这在2000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预约好了手术专家,苦苦等了半个月,但进口分流管一直缺货。紧急之下,黄在兴带上妻儿迅速赶往武汉同济医院确诊,诊断书上的结果依旧如出一辙。一场分流管分流手术的费用上万元,若术后患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手术则前功尽弃,钱也打了水漂。听了主任医生的术前分析,黄在兴陷入了精神奔溃的边缘,躺在病房中间走廊的长椅上彻夜难眠。
半年时间,黄在兴和妻子在恩施、武汉等地医院辛苦辗转,花光了1万多的积蓄,还筑起了5万的债台。住院期间,黄在兴隐瞒妻子悄悄回家,忍痛低价卖掉了318国道线的两层新房,一套婚房,换来了1.8万元的救命钱。“我们回家吧,太累啦!”从武汉出院回家,妻子抱着病弱的女儿准备走进自家小洋房,黄在兴拽住了妻子,径直将她们带到了老家的土房子,亲手做了一顿饭菜来犒劳漂泊了半载的心。
“为了咱们的宝贝女儿,我把房子卖了!”眼前熟悉的房屋已变了主人,黄在兴几度哽咽,抹了一把眼泪。妻子沉默了几许,低头默默吃着饭菜。自此,喻兴玲不愿再多说一句话,在家照顾女儿、操持家务,让在外做苦工挣钱的黄在兴,回家能吃一口热乎饭菜,延续风雨中三口之家的温暖。
一个善意的“伪装”
一堵高高的债台,压不弯钢铁脊梁,挡不住希望曙光,黄在兴始终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阳光”。黄在兴每天步行2公里,从野三河河谷背驮150斤细砂到村子里,一趟计工价1.5元,一天跑十几趟,可以挣到20元。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一份工钱,黄在兴几乎忘记了什么叫“苦”。
高烧、腹泻时常折磨着女儿黄玉琴,家里木柜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堪比一个家庭“小药房”,每月光医疗费就要300多元。“你还年轻,可以再找一个好家庭过好日子,跟着我是没前途的。”一天夜里在老屋前柿子树下乘凉时,黄在兴劝妻子喻兴玲放弃这个家,当时妻子沉默不语,反而“变本加厉地”悉心照顾这个家庭。
“这个不幸的家庭拖累了她,她越这样善良对待我,我越觉得心疼、愧疚。”为了“逼”走妻子追求自己的幸福,黄在兴使出了一个善意的“伎俩”:每次回家找理由和妻子吵架,把自己伪装得很暴躁,企图让她受不了气,心甘情愿地离开。令黄在兴意想不到的是,每次的善意“挑衅”,妻子喻兴玲仍低头照顾女儿、做家务事,根本不予理会。
了解残疾村民生活情况
一个善意的“伪装”,本想让妻子错误意识到丈夫彻底变了个人,昔日的感情也变质了,黄在兴向妻子表白了“施暴”的真实初衷。“我们是夫妻,就要勇敢面对婚姻这条路上遇到的一切辛酸苦辣,两个人共同面对和承担。”妻子的一番真心话,黄在兴顿时自惭形秽。
一场戏剧性的家庭变故,黄在兴夫妻俩的感情也经历了一次检验。从此,他们再也没有发生一次口角。2002年,黄在兴迎来新希望:儿子出生了。碰巧这个时段,穿越野三坝村的318国道也开工建设,妻子在家坐月子休养身体,黄在兴背着患病女儿,带上食物和水,在工地上搭建简易工棚,既当工人又当奶爸,从野三坝到水洞坪12公里的路程,黄在兴背上女儿上下班要走上一个来回。一年时间,黄在兴赚到了第一桶金4000元,一家人生活有了转机。
机遇跟赶趟儿似的一下子涌向这个患难之家,黄在兴的脸上第一次爬满了笑容。东大线(巴东至大支坪)、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工,凭借踏实的为人、肯干的精神,黄在兴承包了一批工程项目,从一个普通工人变成包工头、小老板,也赚到比下苦力翻倍的收入。他们不仅还清了债务,新修了一栋洋房,在还武汉、恩施拥有了一支木工施工队,同时,女儿病情趋于平稳,儿子聪明可爱,黄在兴和妻子喻兴玲终于盼来了命运的改变。
一场美丽的奋斗
“你看,这辣椒开花了,就不要再施肥了,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度,这样才会早挂果、挂多果。”在菜农黄辞敏的辣椒园中,黄在兴在辣椒行间来回穿梭。如一位田园“老师”一样,手把手传授着辣椒种植经。
扛住了小家的风雨,还要兑现大家的小康梦。从下苦力挣血汗钱到承包工程当老板,从卖房救女儿无家可归到建新房重拾美好生活,黄在兴经历了一波三折,但他感谢的只有这三个“帮手”:党和政府、邻里乡亲和亲人。
2015年,黄在兴返乡创办了巴东县鲲鹏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统一种植、技术指导和保价收购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社员38名,并为社员免费发放种子、肥料,引导社员种植蔬菜、药材130余亩,每年增收近40万元,成为村里广为传颂的“励志人物”。
“树不能忘根,人不能忘本,现在我走出了坎坷、崎岖,就不能忘记曾经助我一臂之力的人,我要感恩、回报他们。”黄在兴说。和不幸命运对抗较劲,迎来“柳暗花明”的人生,这就是一场最美丽的奋斗。2016年,黄在兴经大支坪镇党委政府选拔、考核,成为一名后备干部;2017年5月,他进入野三坝村支“两委”班子,担任村支副书记。永跟党走,一心装着老百姓 ,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这是老支书黄光成告诫黄在兴的箴言, 也是他深深恪守的人生信条。
指导辣椒种植
让政策内一个不漏,政策外一个不进,严把精准扶贫、低保动态调整每一个关口;制作张贴“我是党员,从我做起”、“我是代表,从我做起”、“我是组长,从我做起”明白卡,打造一道文化景观走廊,让文明助力美丽野三坝起航;精准把脉村情、描画产业版图,谋划和打造400亩小水果采摘观光主题园,建设350亩蔬菜、药材产业示范带,引爆和释放乡村振兴绿色能量……黄在兴巧借刚性政策、文明乡风、绿色产业引擎,导演了昔日“闹事村”、“落后村”到今日先进村的嬗变。
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好,黄在兴靠一股子倔强和执着,赚足了老百姓的好口碑。70岁的谭明宇和妻子田庚芝是一对聋哑夫妻,儿子在外打工不幸身亡,每次看见黄在兴都要伸出大拇指,咿呀咿呀地比划一番。谭明宇是黄在兴结对的“亲戚”,黄在兴经常为他申请衣物、棉被等救济,并邀请他们夫妻俩来家做客,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坐在轮椅上的张剑锋,居住偏僻的贫困户谭维军,留守老人黄本茂……黄在兴定期家访了解情况和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体民情、连民心“一个都不能少”。
如今,黄在兴的儿子黄坤鹏就读巴东一中,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女儿黄玉琴在妻子喻兴玲照顾下开心快乐;野三坝村建强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增强了红色引擎,绿色产业链格局激活了“造血”功能,全村335户1010人的小康梦不再遥远。
“身怀一颗初心,心存一份感恩,不忘记梦想出发的地方,再用梦想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的黄在兴,仍将一副铁肩挑起两个“家”,在为民、务实上孜孜不倦,做好老百姓心中的“铁杆支书”。
请输入验证码